在2A+B
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
的是
A.v(A)=0.5 mol·L-1·s-1 B.v(B)=0.3 mol·L-1·s-1
C.v(C)=0.8 mol·L-1·s-1 D.v(D)=1 mol·L-1·s-1
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 mol·L-1·s-1 |
| 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 mol·L-1 |
| C.反应开始到10s,Y的转化率为79.0% |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 + Y(g) Z(g) |
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熔化时克服的作用力不同的是(
)
| A.干冰、SO3晶体 | B.食盐、烧碱 | C.氧化镁、冰 | D.氮气、氩气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非极性键也可能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 |
| B.非金属原子及其阴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
| C.共价化合物在液态时不能导电 |
| D.双原子分子中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 |
“绿色化学”特点之一是: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以下反应不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民生要求的是()
| A.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 |
| B.乙烯水化法制得乙醇 |
| C.乙烯与氯化氢反应制备一氯乙烷 |
D.乙烯与氢气反应后,再与氯气光照制备一 氯乙烷 |
已知X元素的某种同位素的氯化物XCln为离子化合物,在该化合物中X元素的微粒的核内中子数为m ,核外电子数为y,则该同位素的符号是: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