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右图和所学知识,回答各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
B.“数家新住处”多位于乙地 |
C.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
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
内力作用主要影
响河流的
A.流向 | B.含沙量 | C.汛期 | D.流量 |
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回答问题。有关A、B、C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点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三点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三点角速度相同,线速度B点大于C点 D.三点线速度相同,角速度A点大于B点有关A、B、C三点所在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A点在B点的东北方向上 B.B点在C点的西北方向上
C.A点在C点的西南方向上 D.C点在B点的东南方向上
某人从赤道以北60干米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千米,最后他位于()
A.出发点 | B.出发点以西 | C.出发点东北 | D.出发点以东 |
地球上的一点,其南侧是寒带,北侧是温带,西侧为东半球,东侧为西半球,该点的地理坐标是
A.北纬66.5°,西经160° | B.北纬23.5°,西经20° |
C.南纬23.5°,东经20° | D.南纬66.5°,东经160° |
僧一行在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日北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 僧一行发现的实际上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 | B.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D.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
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不同 | B.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034/ |
C.自转的同时又围绕太阳公转 | D.太阳既是地球自转的中心又是地球公转的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