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两幅图,上图是某地一天中的太阳运动轨迹图,下图是从上图中截取的该日两个不同时刻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据此回答各题。该地的纬度位置是
A.70°N | B.75°N |
C.70°S | D.75°S |
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
A.15°N | B.20°N |
C.15°S | D.20°S |
当太阳光线处在a位置时,国际标准时间是20时,则该地的经度位置是
A.120°W | B.0° |
C.60°E | D.180° |
下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图。读图,回答小题。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
B.受强冷空气的影响 |
C.受热带气旋的影响 |
D.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 |
当P天气系统强盛时,下列关于印度半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是乞拉朋齐降水量最多的时候 |
B.此时印度半岛作物处于生长期 |
C.此时是德干高原一年中凉爽的时候 |
D.此时印度半岛盛行西南季风 |
读合肥市热岛示意图,完成小题。热岛效应形成了市、郊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系,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村风。A地乡村风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 B.东北风 |
C.西北风 | D.西南风 |
正确表示N地近地面在竖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 )
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图是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据此回答小题。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霜期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 B.降水 |
C.地形 | D.植被 |
有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
A.气温日较差小 | B.地面辐射强 |
C.风力强劲 | D.大气逆辐射强 |
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结合下面实验完成小题。图中甲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
A.25℃ | B.12℃ | C.10℃ | D.8℃ |
高原地区温度低主要是吸收哪部分少所导致的(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读下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形成的地表形态,完成下面小题。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
A.东北 | B.西北 |
C.东南 | D.西南 |
Q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可以达到( )
A.40米<H<41米 | B.49米<H<50米 |
C.59米<H<60米 | D.60米<H<61米 |
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 B.东南地区 |
C.西北地区 | D.西南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