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回答问题:“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这种观点
①认为事物的存在取决于我们的感觉 ②没有正确看待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③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 ④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下列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②按图索骥 ③画饼充饥 ④削足适履
| A.①②③④ | B.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从非典到埃博拉病毒,再到之前的中东呼吸综合征,新的疾病不断出现,促使着人类不断探索和研究。这说明()
| A.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
|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 C.真理是具体、无条件的 |
|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 |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望梅止渴;心灵手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上述的观点各体现了()
| A.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 |
| B.运动具有绝对性,客观唯心主义,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 |
| 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观点,运动具有绝对性 |
| D.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运动具有绝对性,客观唯心主义 |
在中国传统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依次集中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天人之辨和名实之辨,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有无之辨和形神之辨,宋元明清时期的理气之辨和心物之辨。这些论辩都蕴涵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和讨论。这表明哲学的基本问题()
| A.是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唯一问题 |
| B.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
| C.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
| D.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 |
德国可以诚实面对历史,与欧洲团结起来,而一些人却不能承认侵略事实,导致与领国关系紧张,其原因在于()
| A.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方法论 |
| 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 |
|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的统一 |
| D.哲学能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的批复》。《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蓝图和重要依据,是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的行动指南。这表明()
| A.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 |
| B.认识决定实践 |
| C.实践决定认识 |
| D.真理具有客观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