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说,清朝一大盐商宴客,提议行酒令,要求每个人说一句古人的诗句,其中必须有“红”、“飞”二字,否则罚酒。可轮到一客人时,苦思无果,瞎说一句:“柳絮飞来片片红。” 满座哗然,嘲笑白色柳絮为何变红。当时在场的扬州八怪之一金农假托“元诗”杜撰出了“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为此人解了围。而中国诗词史上也多了一笔宝贵的遗产。“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主要说明了联系具有
A.普遍性 | B.客观性 | C.多样性 | D.可知性 |
苏东坡有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A.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
B.要坚持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协调发展 |
C.要改变落后的消费习惯 |
D.要量入为出,合理消费 |
安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为42.8%、41.4%、39.5%。这一变化趋势表明安徽省居民
A.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增加 |
B.家庭食品支出额在减少 |
C.消费结构不断改善,生活水平提高 |
D.家庭消费已经以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为主 |
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这种划分的依据是
A.消费品耐用程度不同 | B.消费品类型不同 |
C.交易方式不同 | D.消费的目的不同 |
寻常的西红柿、豆角、小白菜,经过拣挑、清洗、消毒、保鲜、装盒等一系列特殊工序,被送进商店后,顿时身价倍增,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加工的蔬菜
A.使用价值增加了 | B.价值增加了 |
C.营养价值增加了 | D.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
某市书法协会组织书法爱好者在市中心广场现场书写春联,并在旁边放着为敬老院设立的“爱心捐助箱”。市民不管捐助多少,都可以获赠一幅春联。材料中的春联
A.是商品,因为它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 |
B.是商品,因为它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
C.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
D.不是商品,因为它不是劳动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