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说,清朝一大盐商宴客,提议行酒令,要求每个人说一句古人的诗句,其中必须有“红”、“飞”二字,否则罚酒。可轮到一客人时,苦思无果,瞎说一句:“柳絮飞来片片红。” 满座哗然,嘲笑白色柳絮为何变红。当时在场的扬州八怪之一金农假托“元诗”杜撰出了“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为此人解了围。而中国诗词史上也多了一笔宝贵的遗产。“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主要说明了联系具有
A.普遍性 | B.客观性 | C.多样性 | D.可知性 |
国务院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不断发生变化,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再到“好字优先”,这体现了
①真理和谬误是相互对立的又相互统一的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③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实践活动区别于认识活动的本质是
A.实践活动具有主体性 | B.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
C.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 | D.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
中国的民间谚语说:“瑞雪兆丰年”,这一说法
A.属于人们主观臆造的联系 | B.反映了农作物与气候、环境联系密切 |
C.说明农作物收成好坏是“天”主宰的 | D.否认联系的客观性,只是一种美好愿望 |
过去,不少农民误以为多施肥就能提高产量,存在盲目施肥现象。现在,他们根据耕地的地力、肥力、肥效和作物需肥情况,精确设计配方、对症施肥,效果显著。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认识要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
C.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 D.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
废旧家电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其实,经过分门别类、集中处理后,废旧家电可以变成铜、铁、铝和塑料等资源。这表明
A.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 B.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
C.认识某一矛盾时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 D.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