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表, 回答问题。
表 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
| 地区 |
年生物量(万吨) |
可承载人口(万) |
最大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
| 东北地区 |
105 100 |
23 000 |
229 |
| 长江中下游地区 |
88 600 |
22 000 |
395 |
| 台湾岛、海南岛 |
22 400 |
5 600 |
486 |
| 西北地区 |
85 600 |
8 500 |
32 |
| 青海、西藏 |
10 000 |
1 000 |
4 |
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承载力的主导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 B.自然资源 | C.开放程度 | D.消费水平 |
表中“最大人口密度”体现了人口容量的
| A.警戒性 | B.相对性 | C.差异性 | D.临界性 |
新疆绿洲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
| B.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 |
| C.交通建设过度开垦 |
| D.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
荒漠化的本质是
| A.土地沙化 | B.气候变得干燥、降水减少 |
| C.土地退化 | D.土地盐渍化 |
下列关于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
| B.次生盐渍化不属于荒漠化的表现范畴 |
| C.在我国荒漠化只存在于西北地区 |
| D.荒漠化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
为防治荒漠化进一步扩大,在我国沙漠危害较严重的地区,建设的林业生态工程是
| A.“三北”防护林 | B.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 |
| C.东南沿海海防林 | D.西南云贵高原地区生态林 |
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
| B.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
| C.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
|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