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时13天的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北京时间2010年12月11日凌晨落幕。通过多方较量,最终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两项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图中弧BAC表示会议落幕时的一段晨昏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坎昆所处的温度带为   ,当地盛行   风。
(2)图中表示晨线的是       (填“AB”或“AC”),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此时北京时间为    时。
(3)大会期间,坎昆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是   。全球出现极夜现象的范围在   (填“变大”或“变小”)。
(4)甲山脉形成的原因是    ,乙洋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   的作用,丙地区的典型植被为   
(5)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的《公约》和《议定书》主要是为了应对怎样的环境问题?          。其中,气候专家呼吁人们选择低碳的生活方式,请你从生活角度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下图数据分析并回答问题。

(1)按世界人口容量是100亿,根据世界第五个10亿人口的增长速度,世界人口将在_________年达到饱和。
(2)按我国人口容量是16亿,根据我国199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进行计算,我国将在_________年达到饱和。
(3)当人口超过环境容量时,出现的后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目前人口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不同人群对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不同人群对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1)乐观者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悲观者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介于悲观者与乐观者之间,许多人认为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在_________亿左右。

图6—18为黄河沿岸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黄河沿岸某城市示意图
图6—18
(1)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呈狭长形,城市功能分区呈 布局,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2)分析石化工业区的区位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北京从一个古老的都城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国际都市,2008年的奥运会也将在这里举行,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6—24

图6—25
(1)元、明两代都曾在北京建都,请指出图6—24和图6—25各是哪一朝代的城区图,并据图说明影响都城选址的主要自然因素及其在都市中发挥的功能。
(2)元朝定都北京后,实行漕运。请回答其原因和具体措施。
(3)近二十年来,北京大气质量较差。请分析在图示条件下(图6—26),大气污染较重的原因。

图6—26
(4)试分析举办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经济发展的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