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为基础的是
A.天山博格达峰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变化 |
B.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珠穆朗玛峰南北坡植被不同 |
C.从连云港坐火车向西到乌鲁木齐,沿途看到的植被景观的变化 |
D.从广州沿京广铁路坐火车北上,沿途看到的植被景观的变化 |
下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关系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科技人员开发一种随身携带的伴行包,以便家人及时找到迷路的老人,右图反映了寻找老人的过程。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伴行包和服务商分别采用的技术是
A.GPS和RS |
B.RS和GPS |
C.GPS和GIS |
D.RS和GIS |
读中国局部地区图,丁地沙漠化问题严重,铁路有容易受风沙覆盖的危险。丁地采取的措施可信的是
①种植温带落叶阔叶林,防风固沙
②用芦苇、稻草扎成方格状挡风墙,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③用芦苇、稻草扎成方格状沙障,截留水分,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进行固沙
④改建铁路进人黄河谷地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④ | D.②③ |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回答下面3题。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
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图中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D.②④⑤
下图为湿地被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2题。湿地被破坏后,表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曲线、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的分别是
A.甲和丙 | B.乙和丁 | C.甲和丁 | D.乙和丙 |
下列关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 | 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 |
C.大量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 D.开垦湿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