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十分重视座次,因为座次是分别尊卑的重要标志。在封建官场中,是以官阶大小来分座次的,而座次的尊卑则是通过方向来表示的。如皇帝聚会群臣,最尊贵的皇帝座位应该是
| A.座北面南 | B.座南面北 | C.座西面东 | D.座东面西 |
下表是美国教士林乐知创办的《教会新报》(《万国公报》前身)于1868年—1871年刊载的内容明细表,表格主要反映了( )
| 年份 |
宗教 |
世俗消息 |
科技 |
比评与建议 |
| 1868年 |
48% |
26% |
22% |
4% |
| 1869年 |
36% |
36% |
9% |
19% |
| 1870年 |
18% |
68% |
5% |
9% |
| 1871年 |
16% |
46% |
23% |
15% |
A.传教士传教热情逐渐减退B.传教士日益重视传播世俗信息
C.国民的科技意识淡薄D.国民对西方社会了解需求增多
198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
|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
|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
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
|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
|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
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
|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
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 )
| 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 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 |
| 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 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