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二五”(2011—2015)规划建议。“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深远意义。规划指出,我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发展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继续加大改革力度,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规划中的十二条大的内容,无不体现了民生。必须大力发展民生,实现从“国富”到“民富”的华丽转身,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材料二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1年1月29日正式公布,文件聚焦中国水利问题。时至今日,洪涝灾害频繁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2010年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多数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部分地方突发严重山洪泥石流,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
(1)材料一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 ,说明国家加快水利发展的必要性。
(3)结合下表措施分析某市应对金融危机措施的经济学依据。
材料一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海尔电器2008年利较2007年下降约11.6%。2009
年,海尔集团迎难而上、危中机,通过产品、商业模式和经营机制三大创新,实现了企
业的战略转型。海尔制定了“海外市场要升级、中国市场要深入”的发展战略:在国内市抓住“家电下乡”机遇,针对消费者的特殊需求,开拓农村市场;在海外市场,辛
“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思路,提升高端品牌形象。这一战略使海尔经营业绩有
了持续提升。
材料二2009年,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和金额均创历史新高。美国2009年发起各类贸易救济案约50宗,其中超过一半针对中国。2010年2月27日,针对贸易摩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三点主张:第一,一国贸易的发展,同时要照顾个国家的关切;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第二,中国确实存在着贸易顺差,但是,我们不追求贸易顺差。第三,对外国在中国经营的企业,依照中国的法律享受国民待遇。
(1)联系材料一,运用发展和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海尔的成功对我国企业示。(6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温家宝总理的主张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6分)
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强国必先强教。2008年,我国启动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的制定工作。在深入调研、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基础上,经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和教师代表,教育专家、学者,大、中学生及学生家长代表,教育管理系统负责人,都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2010年2月28日,《纲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布,再次征求意见和建议。
(1)结合材料,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说明《纲要》制定过程所体现的道理。(6分)
(2)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国家重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原因。(8分)
2010年3月2日,5名大学生掏粪工和济南市城肥清运管理二处签订聘用合同,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市民甲说,凭个人本事挣钱,没什么丢人的!市民乙说,父母辛辛苦苦供他们上学,却找了那么一份工作,太丢人了!当事人张婷说,有人觉得这工作低人一等,但是在我看来,工作不分三六九等嘛!
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评析市民甲、乙、张婷三人的观点。(9分)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让我们感受到为人类未来谋划的会议气氛,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生态危机、水危机……我们现在所持有的生活态度、经济模式将直接关系到人类的未来。我们需要为子孙后代计,为他们预留生存空间。所以,节能降耗,人人有责。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肩负着国家的希望,怎能无动于衷呢?我们应积极响应号召,在节能减排方面、倡导低碳生活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做一名合格、优秀的中学生。
我市某班为此召开了主题班会,在会上同学们对如何推进节能降耗、低碳生活发表了很多金点子。如果你也加入这个主题班会请从辩证法的发展的观点谈谈你对节能降耗、低碳生活的建议。
近年来,我国的安全生产事故屡屡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这些事件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一些干部缺乏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作风漂浮、管理松弛、工作不扎实,有的甚至对群众的呼声和疾苦置若罔闻,对关系群众生命安全这样的重大问题麻木不仁。
结合上述材料,就党和政府如何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以维护人民利益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