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1)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党为什么要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8分)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保障人民生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2)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政府的职能的。(8分)
材料一:唐初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是一幅最早反映汉、藏民族团结的历史画卷,真实地记录了松赞干布派遣禄东赞到长安向唐太宗提出联姻要求的场面。
材料二:驱逐帝国主义在西藏的势力,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家庭中来;西藏地方人民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西藏军区逐步改编为人民解放军;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材料三:在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有藏族代表35名;在西藏自治区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超过80%。
中央和其他省市都有无偿的“援藏工程”;各地都选派一些优秀人才,支援西藏建设;内地一些学校还开设了“西藏班”,为来自高原的藏族孩子提供优质教育。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事实,国家投入巨资兴建青藏铁路,将为西藏经济腾飞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00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启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到2007年使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有关政治常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这些原则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3)结合材料分析西藏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既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应有之义,又是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必有环节。
材料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指将原来由政府直接提供的、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或市场机构来完成,并根据社会组织或市场机构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后支付服务费用,即“政府承担、定项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是一种新型的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别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正确认识、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不断创新和完善服务提供方式,是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1)结合材料,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应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党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作出推广政府购买服务相关决议的依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央视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爆红,它深深触动着亿万观众的心,在对亲情的表述和对时光的感叹中传递着正能量,也折射出对“空巢家庭”和“精神赡养”等当下社会热门话题的思考。“时间都去哪儿了”迅速成为一句流行语,也引发了全民的感叹潮。在2014两会上,它同样叩问着人大代表们,对代表们而言,“时间都去哪儿了”是对责任和担当的切切拷问。发声在会上,功夫在平时,只有深入了解,掌握最真实的情况,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表达意见,代表履职尽责的时间多一点,民众的切身利益就会增一分,代表的辛苦指数高一些,人民的幸福指数就会升一点。
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关知识,分析人大代表的时间应该“去哪儿”?
材料一:为了有效地应对金融危机,2013年政府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扩大内需、保增长;二是调结构、上水平;三是抓改革、增活力;四是重民生、保和谐。
材料二:为了扩内需、保增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实行结构性减税。中央银行多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以盘活资金,刺激消费。政府加强食品医药安全检查,让老百姓放心消费。政府投资4万亿元加强基础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老百姓安心消费。政府采取措施扩大消费尤其是居民的生活消费,继续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材料三:政府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充分发挥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型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在吸纳就业中的作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20亿元资金用于促进就业,把高校毕业生放在突出位置。
(1)试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分析政府“扩内需、保增长”的合理性。
(2)请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说明促进就业的必要性。
(3)结合材料,分析政府在“扩内需、保增长”和促进就业方面是怎样履行国家职能的。
我国水资源短缺,合理用水,提高用水效率意义重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2—2010年,国务院职能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水法》,组织编制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并在全国实施;2010年10月25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发布三十九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该法自2011 年3月1日起施行。
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常识,指出我国国家机构在水资源保护中行使的职权。并分析他们履行职权时是如何体现依法治国原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