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历史书在描写某次战争爆发时某国军队的组成状况:在每100个动员的士兵里,有25人讲日耳曼语,22人讲马札儿语,12人讲捷克语,9人讲塞尔维亚-克罗埃西亚语,8人讲波兰语,7人讲乌克兰语,7人讲罗马尼亚语,5人讲斯洛伐克语,3人讲斯洛凡尼亚语,1人讲意大利语。根据这一组成方式,这支军队应是( )
A.1812年远征俄国的拿破仑![]() |
B.1900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 |
C.1914年参与世界大战的奥匈帝国军队 | D.1939年入侵波兰的纳粹德军 |
有位中国人比喻:虽然国王和皇帝都有绚丽的王冠,但在17世纪的时候,英国的国王好比《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再厉害也是被套上了“紧箍咒”的。此处的“紧箍咒”主要指
A.光荣革命的胜利 | B.《权利法案》的颁布 |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 D.议会改革 |
革命就是暴力就有血腥……,但1688年英国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史称
A.光荣革命 | B.工业革命 | C.宪章运动 | D.南北战争 |
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做了精辟的总结,“人类失去了一个头脑,而且是它在当代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一个头脑”。你认为下面能体现“最重要的”表述是( )
A.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
B.参加博士俱乐部的活动 |
C.主编《菜茵报》 |
D.创办《德法年鉴》杂志 |
《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指出:“(协会)要成为追求共同目标即追求工人阶级保护、发展和彻底解放的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这表明第一国际成立的主要目的是( )
A.推动工人运动走向高潮 |
B.加强工人阶级的国际团结 |
C.加强对各国工人运动的领导 |
D.组建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 |
《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初供不应求,后来又被译成各国文字流行欧洲是由于( )
A.它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著作 |
B.它反映了工人生活的痛苦 |
C.它适应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 |
D.内容的先进性和新颖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