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9年8月,法国制定会议颁布法令:“一切公民和一切财产均应纳税。”这在当时的实际意义最准确的表述是
A.否定了特权等级不纳税特权 | B.维护了大资产阶级利益 |
C.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变成了现实 | D.标志着资产阶级统治的真正确立 |
从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
A.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 | B.人才选拔权由谁掌握 |
C.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 | D.宰相权力的大小 |
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① |
《山阴志》 |
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 |
② |
《临安志》 |
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 |
③ |
《四明志》 |
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 |
④ |
《绍兴志》 |
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 |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 ③①④②
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买卖“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均田制受到破坏 | B.分封制恢复 |
C.井田制瓦解 | D.“市”突破空间限制 |
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A.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
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
A.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 | B.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 |
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 | 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