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9月22日,美国和日本等国家提出“关于代表权的决议草案”时指出:“(一)兹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权,并且建议它得到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的席位;(二) 确认“中华民国”继续拥有代表权;(三)建议联合国~切组织和专门机构在决定中国代 表权时考虑本决议的条款。”这一“决议草案”主要反映了美日
| A.尊重联合国国际组织的权力和地位 |
| B.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台湾同时参加联合国 |
| C.主张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 D.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台湾在联合国的席位 |
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三个阶段依次是( )
| A.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制 | B.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 |
| C.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 | D.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 |
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可见县邑制的出现()
| A.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 | B.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 |
| 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 | D.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
某论文中心词主要有“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
兴起”和“苏联解体”。此论文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 B.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
| C.世界经济多元化的趋势 | D.欧洲、日本的重新崛起 |
恩格斯在论述克里木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人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这里的“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 A.军备落后 | B.制度腐朽 |
| C.经济凋弊 | D.政府懦弱 |
“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这句话最能说明
| A.帝国的建立离不开煤铁资源 |
| B.工业化提供德国统一的物质基础 |
| C.从法国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 |
| D.普鲁士凭借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