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5日,一篇《“最有个性的官方网站”:成都新都区网上信访平台不设防》的新闻迅速红遍全国。该家政府网站坚持不删帖、有问必答,甚至不删骂人帖。对此现象的正确认识是:
①网络是民众实现表达权和监督权的最佳途径 ②自觉接受网民的监督是有权威政府的标志 ③权力只有在阳光下运行,才能得到有效监督 ④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的必要保证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对同一商品或服务,不同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即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是不同的。买者的支付意愿减去其实际支付量,就是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影响人们参与市场交易的积极性,因此精明的商家会据此确定销售策略。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做法的是()
①某品牌专卖店推出“买一件9折,买两件8折”促销活动
②某高档小区旁菜市场上,菜贩将蔬菜择洗干净后提高售价
③国家发改委宣布降低82种药品最高零售价
④消费者选择在商品换季清仓时出手购物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乘公交、地铁,到超市、咖啡店消费,不用付现金,也不用刷信用卡,而是将手机放置在POS机上一刷就能付款。如今各家银行已经进入“手机钱包”移动支付领域,将手机和银行卡合二为一,满足消费者的日常小额消费支付需求。“手机钱包”业务()
①创新了转账结算的方式
②通过整合拓展银行与电信的营利渠道
③为居民投资拓展了新渠道
④从根本上消除了国家超发货币的可能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下图曲线反映某种商品需求、供给和价格的关系,不考虑其他因素,可以推断()
A.价格在P1时,该商品市场状况为供不应求 |
B.价格在P2时,生产者将缩小生产规模 |
C.价格P1→P0时,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上升 |
D.需求曲线不变,该商品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E点将向右下方移动 |
价格变动(P)通常会引起商品需求量(Q)的变化,下图d1和d2反映的是价格变动对两种互不相关商品A、B需求量的影响。相同条件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①A商品价格上涨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急剧下降
②B商品价格上涨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急剧下降
③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下降,d1可能向右移动
④B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d2可能向右移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商品房价格(P)受建筑成本(J)、城镇化进程(E)、保障性住房供应(F)、购房贷款利率(S)等因素的影响。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下列曲线图中能正确反映它们之间关系的是()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