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普查始于一家一户,奉献社会源于一点一滴”、“普查时有你,普查后为你”,这是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宣传标语。以下说法与宣传标语哲理一致的是:
A.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B.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
D.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
国家体育总局前局长袁伟民分析国家队备战2008年奥运会时说:“我们的很多项目上不去,不是因为实践不够,而是对经验总结不深刻,对对象分析不到位,大量的感性认识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对项目规律的认识总是若明若暗、似是而非,始终无法触及问题的实质,实现不了最后的跨越。”运用所学知识,完成16~17题。材料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②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终点
③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组成部分,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
④二者是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的整个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因为
A.理性认识对实践有重大作用,而感性认识是无用的 |
B.感性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理性认识都是正确的 |
C.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
D.认识的目的在于获得理性认识 |
人类基因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宣布,他们成功破译了老鼠的基因组密码。有意思的是,老鼠这种“低等动物”,竟有99%的基因与自诩“高等动物”的人相同,二者甚至都有“长尾巴的基因”。据此完成14~15题。上述关于基因研究的成果说明
A.人类最终是能够完全认识整个世界的
B.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过程
C.精神不是万能的,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行的
D.认识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通过对老鼠基因的研究,发现“低等动物”的老鼠和“高等动物”的人有很多基因是相同的。这说明
A.人们占有了大量的可靠的感性材料 |
B.现象和本质不是直接合而为一的,而是相互区别和对立的 |
C.本质和现象不是毫不相干的,而是统一的 |
D.本质和现象既对立又统一 |
近几年,我国水域生物资源日益减少,出现水域荒漠化趋势。专家指出:水域荒漠化,罪魁是污染;人们过度捕捞和超敏度繁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种对现象发生的原因的认识是
A.科学理论 | B.感性认识 |
C.理性认识 | D.终极真理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说明
A.想象是突发的 | B.想象是随意的 |
C.想象的形式是主观的 | D.想象的内容是客观事物 |
要培养创造性思维,就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超越,否定传统②要善于积累知识,把握已知规律③要正确对待灵感和顿悟,抓住一时的灵感④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能够说明和解决新问题
A.①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