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强浅源地震,
材料二 下图为地震发生位置
(1)此次地震的发生和哪些板块运动有关?
(2)玉树地震后,国家和各地方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赈灾和救援,试分析地震救援中会遇到什么困难?
读“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有关问题。
(l)图中A因素表示________,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2)图中B因素表示________,该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带动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动________的变化。
(3)图中C因素表示人口的____,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因素并不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影响。
(4)图中D表示____,目前对地球上D的估计,有三种学说,即____说、____说和____说。你赞成哪种学说并说出赞成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中国改革报》2006年6月28日报道,近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在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生态环境总体上也出现了不断恶化的现象。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发展中考虑环境承载力,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材料2:新华社北京2006年6月28日电:铁道部提出“青藏铁路在建设中是环保线,在运营中也是环保线”,防止急剧增加的人流物流对高原环境产生污染和影响。
材料3:新华网2006年7月11日电:青藏铁路通车后,7月1一10日乘火车进藏游客每天达到1700人左右,进藏共计19392人,出20398人,全区共接待7.8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6%,还有上升趋势。
(1)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判断,下列国土空间属于禁止开发的是
A.东北的湿地 | B.内蒙古的草原 |
C.华北的耕地 | D.南方低山丘陵 |
(2)青藏铁路的建设需要克服的主要自然困难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藏地区地广人稀,而我国东部地区则地狭人稠,是否可以大量向青藏地区移民?为什么?
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10月17日上午7点46分,美国人口达到3亿,这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人关注的不是人口的增长,而是美国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英国《独立报》指出: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人口的增长除自然增长外,还有_______,导致这种人口增长方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受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和_________等因素影响,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称“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并非好事”,运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理论进行阐释。
读“人口与资源”漫画图和“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状况及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人口流动”示意图,回答问题。人口承载状况是指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
(1)此漫画说明了什么地理问题?
(2)图中显示人口负担最轻的省区是________,从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人手,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3)根据图示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缓解我国人口压力的主要措施。
把右图中的英文字母填人下面的表格中(每个空格限填一个字母,每个字母限填一次),使城市用地的功能分区合理化:
钢铁工业区 |
|
客运码头 |
|
纺织工业区 |
|
货运码头 |
|
高科技工业区 |
|
水厂 |
|
城市绿地 |
|
污水处理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