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木车的激情
张 炜
在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因为交通工具的不过迅捷后焦躁和苦恼。我们祈盼乘坐的车辆眨眼间就到达目的地,幻想它能像闪电一样穿越莽野。我们有时甚至为最现代的旅行交通工具--飞机--感到焦急,比如说为机场的长长滞留、耽搁,感到愠怒和不安。
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到乙地,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我们碌碌奔波,但催促我们行动的激情是那样脆弱和渺小。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是的,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
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的不知疲倦者。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木车的激情"。
由于车速是极其缓慢的,里程是极其艰难的,因而我们今天更有理由说,他的激情才更为强大、更值得信赖。
枯叶铺地,北风呼啸。在冬天,那个哲人也不能舍弃自己的旅程。这在越来越聪明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一位不可理喻的执著者,让世界感到畏惧了。"政治"这两个字在现代或许已经变质。我们现代人几乎仅仅可以从那辘辘得木车声中,听到"政治"的真正含义,领略它的本质。它那时候是人,旅途,木车,是面对土地的求索,是这样的不知疲倦。原来在古代,"政治"和"诗"是合二为一的,这才让后人生出了永久的崇敬他不倦地向个阶层诉说她的思考,他的思想,他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他探索到得各种各样的原理,作为一位布道者,一位启蒙者,一位诗人,大概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够与他比肩。但人们往往承认他是布道贺启蒙者,而不愿承认他是诗人。
可是,现代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在北风击碎凌的时刻,真的不能从辘辘的马车声中,听到和看到孔子那一腔燃烧的诗情吗?
这是一首长大的,写在大地上的诗,是可以从东方播散到西方的长卷。它就像高空的彩虹一样,横跨万里。放射出璀璨的光辉。
我们相信,一本《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它那真正的,更为渊博的思想,的却是由车轮和双足携刻在大地上的。它们化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需要无数的后人在气流和土末里感觉和辨析,去接受它们的参透和感染
那个颠簸的木车,把激情播撒在中国大地上。他成了中国乃至整个东方的骄傲,也成了整个人的骄傲。他的行为表明了人类在某个方面的认识和耐力。他可以指示我们走向多么遥远。他不仅属于古代,更属于现代和未来。
给这样一个伟大的言者和行者做一鉴定,我们也许是无能为力的。可是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他是这样一种生命,他抓住了更本质的东西,所以他才能走向未知的选择,才能驾驭颠簸的木车,承载那么多思想,驶进茫茫历史长河之中,驶进一片灿烂之中。
遥想那个古人的身影,我们似乎会明白一点什么。
原来只有激情,只有他所击打出的思想的闪电,才可以超越一切交通工具的迅捷,使一切现代传播工具相形见绌。思想才是真正迅捷的,阔大无边的,可以笼罩这个宇宙。激光、无线电波甚至都很难拥有这样的速度和力量。
当我们人类不断地将自己的智力和激情变为现代科技,变为非常具体的器械和工具的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它的源头,忽略了她们正真是来自人类共同的心灵---这样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现实。无论怎样现代的工具都不能取代心灵。抽掉了心灵,一切都无从谈起。在那个伟大的心灵面前,即便是缓缓爬行的木车,也不能阻断万丈激情。激情的燃烧可以使他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可以穿越十万大山。枯竭而渺小的现代人即便拥有了火车,有了飞船,有了一切的一切,也并不能阻止眼前的危机。
也许当我们现在人懂得一遍又一遍怀念木车的激情的时候,才会走向自己的觉悟。 (选自《张炜散文精选集》,有删改)
1."木车的激情"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本文写"木车的激情",作者为什么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概况本文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孔子乘坐的木车虽然没有现代交通工具那么快捷、舒适,却可以穿越十万大山,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它深深地辙印诠释了"诗"与"政治"合二为一的真谛。 |
B.文章以"木车的激情"贯穿全文,赋予木车以深刻的内涵,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大胆展开想象,形象而全面地表现了孔子不懈求索的一生。 |
C.孔子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不倦地传播他的思想,而人们只承认他是启蒙者和布道者,不承认他是诗人,这主要是因为没有看到孔子身上具有一种诗人般的激情。 |
D.在作者看来,一部《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孔子更为渊源的思想却穿越了时空,照亮人类共同的心灵,可见《论语》的作用是有限的。 |
E. 作者认为,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现在传播工具和交通工具越来越便捷,这种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制约了现代人的精神追求,使现代人无法阻止眼前的危机。
一 笑 而 过
马国福
①面对失败和挫折,一笑而过是一种乐观自信,然后重整旗鼓,这是一种勇气。
②面对误解和仇恨,一笑而过是一种坦然宽容,然后保持本色,这是一种达观。
③面对赞扬和激励,一笑而过是一种谦虚清醒,然后不断进取,这是一种力量。
④面对烦恼和忧愁,一笑而过是一种平和释然,然后努力化解,这是一种境界。
⑤失败和挫折是暂时的,只要你勇于微笑。误解和仇恨是暂时的,只要你达观待之。赞扬和激励是暂时的,只要你不耽于梦想。烦恼和忧愁只是暂时的,只要你不被它左右。大海茫茫,百舸争流,不拒众流方为沧海。芸芸众生,人生无常,不被艰难困苦吓倒,方显英雄本色。风雨欲来,春花凋落;凭栏眺望,阳光总在风雨后。潮涨潮落,云卷云舒,闲庭信步,高挂前进的风帆,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前方就是成功的彼岸。
⑥别再留恋破碎的圆梦,别再徘徊往日的幸福光环,别再计较人生的得失,别再担忧明天的天气,既然选择了前方就只顾风雨兼程,微笑着欢送不愉快的阴云吧,不要让暂时的烟云遮挡你的眼睛。不要因为今天的痛苦就否定明天的幸福。不要因微小的成功而迷失了方向,路漫漫其修远,我们还需上下求索。不要因为眼前的风雨而否定明天的阳光,因为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也不要因为错过了星星而哭泣,否则我们会错过月亮。
⑦既然,这一切都是暂时的,我们为什么不一笑而过,忽略不计,从头再来呢?
⑧生活中罩在我们头上的光环和不如意的事情就像颜色不一的气泡,不论多么好看或难看,总有一天它会破灭。与其盯着不开心的东西,不如活动自己的手脚,舒展自己的笑脸,实实在在地为着理想而追求。这时候,光环会变虚,而我们的心灵却因为不懈的追求和微笑慢慢地充实起来,人生就像一条缓缓流动的河流,充实而自信,微笑就像一朵朵翻腾的浪花,带给我们进取的快乐。
⑨我们不能否定鲜花与荆棘相伴,也不能否定风雨与阳光同在,更不能否定成功与失败并存!人生不如意之时常一二,明媚之日常八九。那就一笑而过轻松上路吧,能够使自己忧伤也能够使自己快乐,这就是一笑而过的力量。
1、文章开篇的①-④段之间的顺序能调换吗?为什么?
2、读书如品茶,要细细品出其茶香,就要用心咀嚼“文字”茶叶,试品味出“也不要因为错过了星星而哭泣,否则我们会错过月亮”的深刻内涵。
3、观察并感受,依照例句再仿写一组句子。例句:“人生就像一条缓缓流动的河流,充实而自信;微笑就像一朵朵翻腾的浪花,带给我们进取的快乐。”
仿句:人生;
微笑。
4、文中多处借用古诗词,似信手拈来,给文章增添不少诗意,你能找出来吗?写出原句及其作者。(多多益善!)
生活的滋味
①“生活过得没有滋味……”
②确实,常常听得人抱怨,生活就像一部放映了千百回、老得泛黄的电影。乏味、单调、重复,成天就是上班、下班、买菜、做饭、睡觉、看电视,没有一点新鲜玩意儿。
③一日,闲极无聊翻看杂志,很快被一则小故事吸引了:一位小女孩随妈妈赶集,在商店的橱窗里她看见了一件美丽的羊毛披肩。“妈妈的生日就要到了,要是能送给妈妈多好啊!”小女孩偷偷溜到商店,她想用自己最珍爱的项链换披肩。不,孩子,老板摇摇头,你的项链最多值5块钱,而披肩却要40块钱。小女孩急了,她恳求老板千万留着披肩,她一定会再找些东西来换的,接下来的一个月小女孩非常忙碌,她常常背着母亲藏匿一些东西,有时还独自一人去沙漠。又到了赶集的日子,小女孩骄傲地递给老板一坛野蜂蜜,说:“若不够,我下次再带些来。”老板一眼就看见她那双被蜜蜂蜇得伤痕累累的胳膊,沉吟了一会儿,遗憾地说:“真抱歉,披肩已经卖出去了。”小女孩一下呆住了,风暴般的愤怒和忧伤充斥了她的心。她没有哭,一言不发地回到了家。“孩子,桌上有你一个包裹。”母亲招呼她。小女孩打开包裹一看,正是那条披肩!里面还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有一颗纯洁的心,孩子,这是你给母亲的礼物,也是我给你的一份礼物。祝你快乐。”
④这是一个多么美丽而温馨的故事,美丽得让人妒嫉,为什么上帝不为我安排如此美妙的经历?
⑤或许是嫉妒而生出“恶念”吧,心中琢磨,a.如果她没有忍着蜜蜂蜇刺的疼痛去采蜂蜜,b.如果小女孩只是漠然地走过橱窗没有注意到那条美丽的披肩,c.如果她没有想起母亲的生日,没有萌生出让母亲喜说的愿望,那么,这个美丽的故事还会发生吗?
⑥看来,不是上帝做了巧妙的安排,而是小女孩以自己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演绎出了这么一段美妙的经历。
⑦现在再来看看我们所谓无聊而单调的生活罢。我们每天急匆匆赶着上班、下班,从来也没时间关注一下街边的橱窗;我们每天与左邻右舍擦肩而过,只是简单地点点头,从来没心情停下来好好聊一聊;我们漠然地看着雨地里狼狈奔跑的路人想不起和他共享自己的雨伞;我们漠然地看着树上苹果坠地,从来不愿费脑子去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是的,我们每天目的明确、心无旁骛地忙碌着,上班、下班、买菜、做饭、看电视、睡觉,除了这些以外,我们还关注过什么?我们还思考过什么?我们还参与过什么?我们还付出过多少爱心?我们不得不痛苦地承认,不是生活太单调、太乏味,而是生活中的人太麻木、太冷漠、太机械、太刻板、太怠惰……
⑧生活真的像是一幕没有脚本的话剧,一个单调的演员,在几十年的生命历程中永远只是重复着上班、下班、吃饭、睡觉的老调;而一个优秀的演员,他总是充满爱心去关注,充满热情去感受,充满激情去参与,充满智慧去思索,勇敢无畏去冒险,坚持不懈去奋斗。
⑨试试看,再看见雨中狂奔的路人,递上一把雨伞,或许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就会由此发生;再遇见面熟而陌生的邻居停下来好好聊一聊,或许就会聊出一个新的事业;再经过橱窗,想一想年迈的老母亲,或许你会带给她一个终生难忘的惊喜……
⑩生活过得没有滋味?再想一想,还是我们自己没有滋味?
1、请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藏匿()怠惰()蜇()心无旁骛()
2、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和 两种描写方法,请你合理想像,将她此时的心理活动描绘出来。(50字左右)
3、第⑤段中划线部分的语序有错误,请排列正确的顺序(只写序号)并说明理由。
正确语序:
理由:
4、第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其中“执着”、“爱心”、“努力”、“诚心”从文中漏掉了,请按序将它们填到文中横线上。
5、文中的小女孩为什么会有如此美丽的经历?请用原文回答。
捡到金子之后
王 茜
在一片峡谷中,住着一个牧童和他的妈妈。为了生存,牧童每天都要上山砍柴、放羊,日子很苦。牧童真希望自己能得到一块金子,哪怕很小。
这天,牧童又上了山。
望着人迹罕至的山脊,荒凉而贫瘠的土地,颤巍巍地矗立在山坡上的可怜的小木屋,他不禁叹了口气,一屁股坐在地上。“哎哟!”牧童突然跳了起来。地上隐约有一束金光射来——金子!牧童瞪大了眼睛,一捋袖子,使劲地挖起来。好大的一块!牧童兴奋地抱起金子,飞一般下山去了。
“我挖到金子了!”牧童喊着,跑进屋,双手把金子捧到妈妈面前。
妈妈注视着牧童的一举一动,没有说一句话,轻轻将牧童拉到身边……
牧童不解地望着妈妈。
妈妈感叹道:“那不属于你的金子,它没有什么价值。相反,它也许会给你带来厄运。”“不,它能使我们富裕。”牧童争辩着。妈妈摇了摇头。
牧童感到失望而愤怒,他抱紧金子,说:“我要证明给你看。”然后,他跨出了家门。
牧童来到一个小镇。他将金子背在背上,手里攥(zuàn)着敲下的一小块,走进一家首饰店。老板将这一块金子举到眼前,用狐疑的眼光瞟了牧童两眼,说:“你从哪儿弄来的?”“山上捡的。”牧童随口说了句,便赶紧闭了嘴,抢过金子,快步走出了店铺。
他走进酒店,走进衣店,走过大街小巷,处处都有人投来狐疑的目光。牧童渐渐害怕起来。
傍晚,牧童心惊胆战地走在无人的街上,心中涌起不祥的预感。
“把你的包放下。”突然,一个可怕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牧童猛地一回头。那人伸手就抢包,牧童赶紧护住。几个回合,牧童有些不支。就在此时,只见一位道士一闪而出,弹指一击,那人立即倒地。牧童目瞪口呆,赶紧屈膝相谢。道士却已渐渐远去,只给他留下一句话:
“只有自己创造的东西才属于你。”
猛然间,牧童想起他妈妈的话,懊悔万分。
当晚,牧童离开了小镇,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将金子埋进深深的地下,他不愿再让这金子迷惑他人。
牧童终于又回到了山沟里。他不再企求金子,而是开始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植树种草,开荒种田,放羊养牛,还养花种果树,凡是能做到的,他都尽力去做。
……
秋天,牧童爬上高高的山顶,遥望洒满自己汗水的山谷。多美啊!生机盎然的山林,处处是鸟语花香;绿茵茵的草地上,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地吃草;美丽的果林散发着浓浓的芳香;当年山坡上的木屋如今变成了“美丽的空中楼阁”;盛开的花圃把山坡装点得格外迷人……一切都变了。
“我的金子。”牧童自豪地说。
1.速读全文后回答,这篇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作者围绕“金子”精心安排了文章的思路。请再读文章,理清作者的思路,在括号内填写合适的内容。
希望得到金子——( ) —— 金子带来厄运( )
3.道士留下的“只有自己创造的东西才属于你”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文章结尾处“‘我的金子。’牧童自豪地说。”这里的“金子”指的是什么?
4.牧童从开始“抱”着金子到后来将金子深“埋”地下,他前后不同的举动表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金子,在不同人的眼里有着不同的含义。
守财奴说:金子是我的生命。
化学家说:金子是一种贵重金属。
创业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的理由
韩小蕙
(1)从前人们碰到一起,打招呼时说的是:“吃了吗?”
(2)后来路遇,改成了:“你好!”
(3)今天相逢,在相当一部分人口中,又变成:“活得快乐点儿!”
(4)由精神到物质,关怀的内容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5)然而,快乐的理由呢?
(6)甭管他们男人,我问过许多女同胞。相同的回答差不多都是:“享受生活呀。”不同的是她们有各自的源泉。
(7)一个老太太,已垂老到走路不能自如的境地,还坚持在景山公园的台阶上,一级一级地往上蹭。她脸上阳光灿烂:“这是我每天最快乐的事呀。”
(8)一个女友,整天忙碌在办公室,无非打印个文件,收收发发,很琐碎,往身后一看什么都留不下。可一到休息日,她就闲得忧郁,叨唠说:“工作能使我快乐。”
(9)一个操持了一辈子的母亲,不穿金,不戴银,不吃补品,不当王母娘娘,每天依然辛劳不辍,笑呵呵回答儿女们的是:“全家平平安安呐,比什么都让我快乐。”
(10)一个下岗女工:“谁能给我一份工作,我可快乐死了。”
(11)一个小保姆:“主人家信任我,不见外,我就觉得快乐。”
(12)一个小女生:“哎呀呀,星期天早上能让我睡够了,最快乐!”
(13)至于我自己呢?每当坐在电脑前写作,心里就流淌出一条喜悦的大河,别人以为我整天点灯熬油的那么苦,玩什么命呢?殊不知,写作是灵魂的居所,是生活的泊地,这是我生活全天候中最快乐的时光。
(14)生活是世界上最难的一道题,复杂得永远解不清;可是生活又简单得像一颗透明的水滴,一首诗,一支歌,一朵小花,一片绿叶,一只小动物……就能让我们快乐得如同仙女一样飘起来,一直飘向天国。
(15)人心则是自然界最遥不可测的欲海,有了电视机,还想要电冰箱、洗衣机、手机、空调、汽车、房子、别墅……然而人心也是最容易满足的乖孩子,一句宽心的话,一张温暖的笑靥,一个会心的眼神,一声真诚的问候,一个善良的祝福……就是一根根棒棒糖一颗颗开心果,能一直香甜到我们心里,使我们回到快乐的童年,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地唱不够。
(16)史蒂文生说:“快乐并不总是幸运的结果,它常常是一种德行。”
(17)快乐起来的理由有万万千千,关键是要时时刻刻给自己加油,鼓劲!
1.第(4)段中有两个词语的顺序有问题,请改正过来。
正确的顺序应为:
2.本文用流畅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快乐观,读完全文,你认为哪个句子能揭示全文的主旨?
3.请写出第(13)段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指出其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
表达效果:
★4.文中列举了七类女同胞对快乐的理解,请你摹仿文中的写法,说说男同胞对快乐的理解,不少于三句。
语文从我身边走过
杨东俊
语文是我的世外桃源,是我心灵深处洁白无瑕的美玉,,
。
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我读《童年》,语文从()的口中娓娓道来,它告诉我人生历练的重要;我与鲁滨逊对话,语文让我知道了()笔下那个漂流者在荒岛上的日日夜夜;我走进保尔·柯察金的心灵世界,语文帮助我拉直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个句子后面的问号;我读《骆驼祥子》,语文令我与()塑造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苦命人一起流泪;我读()写的《名人传》,语文让我结识了世界上的一个又一个的大家……“帘卷西风,。”语文是李清照心中的缠绵和柔情;“,直挂云帆济沧海。”语文是李白对理想充满信心的追求……
1.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大家:
2.“世外桃源”是个成语,请用成语接龙的形式,再写出两个成语。
世外桃源─—()─—()
3.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写作者的名字,在句中的横线上补出空缺的句子。
4.模仿文段开头的句子,在画线的地方再写两个句子。
语文是我的世外桃源,是我心灵深处洁白无瑕的美玉,是我,
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