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回答记者提问“关于两岸关系”时指出:“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这说明 (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极其深远持久的 | B.文化具有复杂性、多样性 |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 D.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
“佛教的传入,对我国传统文化是一个补充。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形成像海绵一样,吸收了诸多有意义的外来文化”。这反映了我国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A.时代性 | B.包容性 | C.民族性 | D.多样性 |
“尊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忘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
③文化创新离不开社会实践
④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这说明,技术是 ( )
①文化创新的不确定因素
②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
④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闲时争名人,忙来毁故里。从江苏省镇江市入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宋元粮仓遗址被毁,到安徽泗县近千年的释迦古寺被拆,近来一些地方频频爆出文物古迹在商业开发中被拆毁的痛心事件。毁坏文物的现象令人痛心,因为 ( )
①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外来文化
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无根基
④现阶段继承传统文化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三千年前的诗,成功地融化进现在的歌词中。方文山的《青花瓷》中“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陈小奇的《涛声依旧》中的“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中“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这种风格的创作说明()
A.古今整合能使古典艺术焕发现代价值 |
B.东西整合能使现代艺术具有古典韵味 |
C.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实现作品的创新 |
D.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发展的主要源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