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名言警句是我国文学上的奇葩,蕴涵着深邃的哲学思想。回答问题。
苏轼在《琴诗》中说:“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中对于琴、指头、琴声三者之间联系的描述揭示的道理是
A.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割的 |
B.联系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条件 |
C.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立足点 |
D.联系是客观的,有时又具有主观性 |
下列对谚语或诗句所包含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①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②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③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④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的是
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③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难成 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④ | D.①③ |
我国政府肩负着宏观调控的重任,为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经常会打出“组合拳”。下列政策、措施最有可能成为“组合拳”的是( )
A.增加税收 扩大国债发行规模 提高存贷款利率 |
B.紧缩性财政政策 降低税率 提高存贷款利率 |
C.减少国债发行规模 降低存贷款利率 增加经济建设支出 |
D.积极的财政政策 增加货币发行量 降低存贷款利率 |
近年来,我国在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费的基础上,又对农村寄宿制学生推出了营养餐计划。农村寄宿制学生能享受到“免费的午餐”,这说明财政( )
A.能凭借政治权力分配社会资源 |
B.具有维护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
C.能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分配 |
D.能缩小社会收入差距,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
两千多年前,孔子在《论语》中指出,“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今天看来,孔子的观点仍有其合理性和严谨性。该观点( )
①认识到了公平是效率的重要保证,完全合理
②忽视了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和前提,缺乏严谨性
③主张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具有一定合理性
④强调收入分配的平均主义,毫无借鉴价值可言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在收入分配改革过程中,政府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初次分配领域,政府可采取的措施有( )
A.提高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 |
B.加大社会保障的范围和力度 |
C.运用税收杠杆调节收入差距 |
D.取缔非法收入,整顿分配秩序 |
某村农民张某从本村承包了30亩果园,收入颇丰。国家土地流转政策实施后,他将这30亩果园转包给了李某,每年都会从李某处收取承包费。张某用积累的资金购买了一辆客车跑长途运输,并雇了一名司机。关于材料中的各种收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张某从长途运输获得的收入属按劳分配 |
B.张某客车司机的收入是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 |
C.张某承包果园得的收入属按劳动要素分配 |
D.张某从李某处所得承包费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