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以后,欧洲虽未完全恢复,却已有相当大的改观。……欧洲产生了一种轻快的、充满生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明。在1945年,即使是一位最乐观的预言家,也无法想象到这种文明所具有的广泛程度和它的特征。”这种“改观”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美国马歇尔计划的经济援助 |
|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行 |
| C.社会民主化和非军事化改革 |
|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
1850年,马克思看到一台电力机车模型后,就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的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将取而代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充分证实了马克思预言的正确性 |
| B.当时实际可用的发电机的问世是此预言的基础 |
| C.电灯、电话、电影放影机的涌现印证了这一预言 |
| D.电气技术比蒸汽技术将提供更为强大便捷而又廉价的动力 |
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1851年达到十三个;1851年,十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七个。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初步实现城市化。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迅速地变为工业人口。当时推动城市发展的因素包括()
①农业发展,流动人口增多②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工厂制日益普及
③内燃机驱动的火车和轮船的发明④市场不断扩大,商品经济日益繁荣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的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未曾经商,更不是贵族,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他们的祖父曾经种地,他们的父亲破了产,他们自己则穷困潦倒,飘零半生。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当时出现的“这样一些人”的对立阶级是()
| A.金融资产阶级 | B.工业资产阶级 |
| C.工业无产阶级 | D.资产阶级新贵族 |
对帝国的扩张也有批评的声音。19世纪的政治家索尔斯伯利勋爵在1861年抱怨,英国每年支出150万英磅保卫殖民地,“仅仅滋养了一大堆军事驻地和一种‘日不落帝国’的自满情绪。”大英殖民帝国的发家史实际上是走过了一条火与血的路程,竖着三个路标。这三个路标包括()
①海盗起步②战争开路③正当的商业贸易④工业革命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梅斯菲德以“创造”评本书:“他在欧洲人的心目中,创造了亚洲。”苏联史学家马吉多维奇的《地理发现史纲》以“遐想”评本书:“他向欧洲人报道了有7448个香料岛的南中国海。这些香料岛引起的欧洲人的遐想,不亚于令人惊奇的中国财富引起的遐想。”对这本书认识不正确的是()
书中插图(14世纪描画)
| A.直接或间接地开辟了中西方直接联系和接触的新时代 |
| B.给中世纪的欧洲带来了新世纪的曙光,其积极作用不可抹杀 |
| C.图中大汗的子民用纸币兑换银子的情景对当时西方人看来极其荒谬 |
| D.在西欧的流传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