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学者汤因比认为文化辐射有各种成分,其中“非重要成分所引起的阻力小于决定性成分引起的阻力。因为非重要的成分不会引起因社会的传统方式受到冲击而造成的如此猛烈、痛苦的动乱。”以下历史事件符合这一认识的是
A.洋务派从器物层面学习西方 | B.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
C.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 | D.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 |
1936年11月,国民党当局以“危害国民罪”逮捕爱国民主人士沈钧儒等人,历史上称为“七君子事件”。七君子被捕前曾组织了
A.上海工商学联合会 | B.东北抗日联军 |
C.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 D.全国各界救国会 |
最近,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公布了蒋介石1917年至1931的日记,吸引了各国学者的关注。蒋介石在日记里可能涉及的事件是
A.参加北伐战争 | B.拒绝张杨兵谏 |
C.组织淞沪会战 | D.出席开罗会议 |
1693年的一天,沙皇彼得一世面对浩瀚的海洋心潮澎湃,立志要使俄国面向西方,成为海上强国。之后,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有
A.鼓励商品进口 | B.推广平民教育 |
C.废除农奴制度 | D.建立新式海军 |
“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元代“海漕之富”的是
A.汪大渊随商船出海旅行 | B.置中书省统辖全国政务 |
C.马可·波罗赞大都繁华 | D.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
德国哲学家康德在题为《中国》的口授记录中介绍中国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就其长度而言,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实,大运河的起讫地应该是
A.北京至广州 | B.扬州至杭州 |
C.北京至杭州 | D.杭州至广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