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发展往往是辨证地统一在一起.从民主的发展进程来看,在梭伦改革中即是雅典民主政治奠基的重要成果,又是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继续发展时最大障碍的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废除“六一汉” |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
C.建立“五百人会议” | D.鼓励发展工商业 |
《江南造船所纪要》载,1920—1921年,该所为美国制造了四艘万吨轮船,分别是“官府”、“天朝”、“东方”、“震旦”号。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中国造船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取得明显的进步 |
B.“一战”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
C.为美国所造的四艘万吨轮船带有中国文化元素 |
D.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措施刺激了民族工业发展 |
下图所示为1920年胡适等发表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完全认同五四运动 | B.作者主张改革应从学生开始 |
C.五四运动没有带来任何影响 | D.五四运动的余波延续了一年 |
据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城市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不少士绅仍“视无发者如同仇敌”。有的城市公然成立了“保辫会”“复古会”,认为“剪辫即系投洋”,以致20世纪20年代“辫发犹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
A.辛亥革命对移风易俗无作用 | B.封建势力在革命后恢复旧有统治秩序 |
C.剪辫运动缺少广大基层民众支持 | D.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过程曲折 |
1912年2月11日,《神州日报》发表了《但闻人语响》的漫画(如图),描绘了有人听见从遥远的紫禁城传出了“逊位”的声音。对此画解读正确的是
A.民众要求建立中华民国的愿望 |
B.民众对袁世凯贪恋皇权的厌恶 |
C.报刊舆论对政局发展起决定作用 |
D.革命党人对结束封建帝制的期盼 |
由于博览会可以“开风气而劝工商”,1908年,两江总督端方奏请政府创办展览会;1910年,中国人首次在南京创办了博览会。被称为“南洋劝业会”。这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创办博览会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西方文化 | B.开阔人们眼界 | C.发展民族工业 | D.抵制西方侵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