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而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表明当时孙中山 ( )
①正确揭示了近代中国的民族矛盾 ②明确反对当时流行的种族复仇思想③认为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具有双重意义 ④坚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立场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下图为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表,根据所学知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a处所在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②a处所在的历史时期,英、法、美等国主要使用的工业能源是煤
③b处所在的历史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得到广泛的运用
④b处所在的历史时期,电话、电报等通讯网络工具发展迅速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马克思指出:“……几乎独占了东印度的贸易及欧洲西南部和东北部之间的商业往来。它的渔业、海运业和工场手工业,都胜过任何别的国家。这个共和国的资本也许比欧洲所有其他国家的资本总和还要多。”材料描述的是()
A.19世纪的英国 | B.16世纪的西班牙 | C.20世纪的美国 | D.17世纪的荷兰 |
新航路开辟导致了欧洲社会的大变革,出现了“商业革命”。下列各项属于“商业革命”的是( )
A.美洲的烟草、可可等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
B.世界各地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
C.西班牙、英、法等国纷纷进行海外探险 |
D.金银贬值,封建地主地位下降 |
某学校高三学生历史探究小组找到了下列一组图片,该小组成员为它们确立了一个主题,该主题最恰当的应是()
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 |
C.民族资产阶级探索强国之路 | D.中国工业化的曲折发展历程 |
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C.解放战争时期 | D.抗日战争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