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前,资产阶级竭力向民众灌输这样一种意识:“资本家的事业就是全民族的事业”,这里的“资本家的事业”是指( )
A.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序 | B.捍卫全人类的利益 |
C.对外扩张,开拓海外市场 | D.维护民族的独立 |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评论秦朝灭亡时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民贵君轻”实行“仁政” | B.“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C.圣人之要,四方来效 |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
一个时代的服饰演变可以看出政治的变革、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意识的嬗变:西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变革”,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之美”。能够反映出以上文化审美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 “百家争鸣”、民主政治、理学盛行 |
B.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 |
C.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
D.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
B.雨果指出了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 |
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
D.雨果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
史学家徐中达说:“一个时代的思想不够活跃,创新就不可能有多大成就,社会发展的后劲就会不足。”依照这种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历史的最大影响是
A.直接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 | B.出现了政治、经济大变动 |
C.出现了“诸子百家”局面 | D.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 |
“两个世纪前,10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一个世纪以前,5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10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引自1831年《机械的成绩》)这段通俗的话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
B.工业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
C.工业时代的人们更懂得生活享受 |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