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甲午战争后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的反映是
A.“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提时事’四字” |
B.清政府没有进行任何方面的改革 |
C.中国社会各阶层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
D.只有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展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
“瞧米字落黄昏,彭总督徒瞪双目。五星红旗飘,光照南疆塞北。高奏凯,主权恢复,侮辱今朝束。颂美景,昌盛繁荣,遍地荆花吐馥。”这首词当属( )
A.《中国之歌》 |
B.《回归倒计时感赋》 |
C.《宝鼎现·庆香港回归》 |
D.《拥子入怀——澳门回归十周年》 |
有学者认为,建国30年来党在探索中的成就与挫折,为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以下对建国以来的重大史实分析正确的是( )
A.三大改造——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
B.人民公社化运动——经济建设追求高速度 |
C.“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
D.“一边倒”——拒绝与西方国家建交 |
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地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俞可平认为( )
A.中国的民主模式是最佳模式 |
B.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
C.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无需借鉴西方 |
D.“中国模式”具有世界意义 |
“自由选举产生的领导人对村民更负责任,他们的土地管理的决策反映了对公平的再分配的大众偏好……选举往往导致村民委员会主任把投票人的利益放在乡镇机关和党支部之上。”材料反映了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
A.有利于农村重新公正分配土地所有权 |
B.有利于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
C.不利于农村基层管理 |
D.得到进一步普及 |
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国务院有关部委制定了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22个配套性文件或规章,四川、海南、重庆等省市出台了13个有关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了137个自治条例、510个单行条例、75个变通和补充规定。这体现了( )
A.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逐步实现 |
B.国家法律的社会主义原则 |
C.各级政府重视落实民族自治政策 |
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