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表数据和“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表 2003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
|
自然增长率 |
总增长率 |
北京市 |
-0.015 |
5.292 |
河南省 |
0.564 |
0.562 |
(1)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 ;说明其人口数量变化主要由于 引起的。
(2)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 ;说明其人口数量变化主要由于 引起的。
(3)北京市人口增长模式特点为 。
(4)举例说明人口迁移对北京地理环境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述河南省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图 “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气压分布图”,回答问题。
(1)就气压状况而言,图中A、B、C三地中属于低压中心是______,属于高压中心是______和_______。
(2)若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A、B、C中地面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
(3)若在图中沿AB作一剖面图,那么近地面AB之间的空气运动方向为______。
(4)读图判断此时甲乙两地气压梯度较小的是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5)读图判断此时甲地的风向为______。
(6)A地的气压值是______(大于,小于或等于)1040hPa,B地的气压值是______(大于,小于或等于)990hPa。
读图 (虚线a、b表示等压线),回答问题。
(1)B地空气的垂直运动方向为______(上升或下沉)。
(2)图中所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是:先有_____运动,再形成______运动。
(3)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____________的形式。
(4)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BCD四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为__________。
(6)热力环流的实例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读图“某理想大陆气候分布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理想大陆气候分布规律,对应填写各字母所代表的气候类型。
B
D
E
F
H
I
(2)请描述下列字母所代表的气候类型的特点。
A
B
C
N
新疆喀什某地理兴趣小组的学生,于6月10日至8月10日到图10所示区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考察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某日20:30到达A地时已华灯初上,而自己的家乡此时依然天空明亮。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此现象。
(2)简述6月10日至8月10日考察期间,B地(21°N)昼长的变化情况。
(3)同学们在B地(21°N)与当地学生交流时,看到他们记录的B地某时段正午物影变化示意图。据此简述6月10日至8月10日期间,B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情况。
下图为某两日昼半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画出太阳的直射光线。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选择填空)。
A.甲图时①地比②地相同高度旗杆影子长 |
B.乙图时北京地区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 |
C.从甲图到乙图,地球的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
D.两图中①点与③点的经度相同,地方时也相同 |
(3)描述甲图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纬度差异。
(4)写出乙图时北京的日期和时间(北京时间)。
(5)简述从甲图到乙图的过程中,②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