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1989年中、美、苏、法、英、日六国组成的国际横穿南极队考察路线图,回答各题。当图中A点时间为1989年12月12日12时,北京时间为
A.12日14时 | B.13日2时 |
C.12日2时 | D.13日14时 |
当考察队到达东方站这天,考察队员回忆的下列有关情况,正确的是
A.太阳从西南天空下落,又从东南天空徐徐升起 |
B.考察队员看到成群结队的企鹅 |
C.天气异常寒冷,气温低达-70℃ |
D.夜晚睡觉时,考察队员的房子时常被烈风掀倒 |
读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完成26~28题。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A.流水、沉积作用 | B.流水、侵蚀作用 | C.风力、沉积作用 | D.风力、侵蚀作用 |
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 | B.干旱 | C.低温冻害 | D.滑坡、泥石流 |
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黄河下游地区 | B.长江中游地区 | C.云贵高原 | D.珠江三角洲 |
该图是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读图回答24~25题。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逐渐减少 |
B.各纬度海区的辐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
C.赤道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 |
D.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 |
有关海洋表层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海区 |
B.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 |
C.热量辐射是各纬度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 |
D.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小于同纬度大洋中部 |
该图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读图,完成21~22题。图中信息表明
A.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 |
B.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 |
C.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 |
D.6~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 |
对5月份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合理解释是
A.降水量少 | B.入库水量少 | C.蒸发量大 | D.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 |
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9~20题。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
A.夏季 | B.春末 | C.冬季 | D.初秋 |
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须
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
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
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
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
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读l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回答17~18题。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
①湖面低干海平面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④含盐量降低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② | D.②④ |
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围湖造田 | B.绿洲萎缩 | C.湖区汇水面积减少 | D.气候变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