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不容二虎”这一谚语,用生态学观点可以解释为()
A.虎所需的生活空间很大 |
B.身强体壮的虎以身体弱小的虎为食 |
C.虎性情孤独,不群聚 |
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能得到的能量越少,个体数量也就越少 |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A.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时,用酒精洗去浮色的原因是苏丹染料不溶于酒精 |
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 |
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
D.“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变化” 实验用数学模型研究种群的增长规律,不需要另设对照试验 |
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水花生、鸭舌草、狐尾草和福寿螺的密度 |
B.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消费者,它和鸭舌草之间可能构成捕食关系 |
C.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
D.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次生演替,最可能演替为以狐尾草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
有关“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预实验中不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 |
B.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组之间形成相互对照 |
C.处理时应该用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或沾蘸插条的基部 |
D.用于扦插的枝条应带有一定数量的幼芽以利于更好的生根 |
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与机体免疫有关 |
B.艾滋病患者有很多死于癌症,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下降有关 |
C.广泛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的本质是抗体 |
D.浆细胞能分泌抗体但不能分裂 |
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
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 |
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
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