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实验小组利用光电计时器验证物块沿斜面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装置如图甲.让小物块从斜面顶端滑下,若测得小物块通过A、B光电门时的速度为v1和v2,AB之间的距离为L,斜面的倾角为α,重力加速度为g.
①图乙表示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物块上遮光板的宽度l,由此读出l=________mm.
②若实验数据满足关系式 则验证了物块沿斜面下滑过程机械能守恒.
③本实验的误差主要来源于斜面对物块的 而造成物块机械能的损失.
⑵(12分) 如图甲是某电器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有实验小组想用伏安法验证该伏安特性曲线,已有符合实验要求的电压表V(内阻约为10kΩ);滑动变阻器R;直流电源E(电动势6V,内阻不计);开关S和导线若干,另有电流表A1(量程0~50mA,内阻约为50Ω)、电流表A2(量程0~300mA,内阻约为10Ω)可供选择.
①从图像可判断该元件的电阻随温度的增大而 .
②电流表应选用 (填A1或 A2).
③图乙实物图中,已正确连接部分电路,请完成余下电路的连接.
④请完成主要实验的步骤:
A、连接好实验电路,把变阻器的滑动片调到 (A或B端);
B、闭合开关, ,使通过元件的电流从小到大变化,读出数据.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①电源,工作电压②伏。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每隔③秒打一个点。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一条理想的纸带,按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记数点的方法标出记数点(如图甲).已测得S5=8.80cm,在测S2时,刻度尺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S2=④cm,根据上述数据算得加速度的大小为⑤m/s2.
(1)、如下图是利用多用电表欧姆档测电阻时的两个示数情况示意图.a图反映出待测电阻值与所选倍率不相符合,应将倍率旋钮转到_____.b图中待测电阻的阻值为_____Ω.
(2).用伏安法测量电阻时,电流表、电压表有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连接方法。当按图甲的方法连接电路时,待测电阻R的测量值跟真实值相比偏______;当按图乙的方法连接电路时,待测电阻R的测量值跟真实值相比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3).用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时、由实验数据做出了如下图所表示的图线、由图可知,该电源的电动势ε=______,电源的内电阻r =_______.
(1)(6分)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橡皮条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位置O点,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实验中必须记录弹簧秤拉力的方向
B.在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的刻度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秤的拉力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节点拉到O点
D.实验中,把橡皮条节点拉到O点时,两弹簧秤之间的夹角应取90°不变,以便于计算合力的大小
(2)(12分)一小球沿光滑斜面向下运动,用每隔0.1s曝光一次的频闪照相机拍摄下不同时刻小球的位置照片如图所示,选小球的五个连续位置A、B、C、D、E进行测量,测得距离s1、s2、s3、s4的数据如表格所示。
a.小球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__m/s2.
b.根据以上数据求出小球在位置A和位置E的速度分别为__________m/s__________m/s.
c.能否根据以上数据求出斜面的倾角?简要说明理由。(重力加速度g为已知)
.
(1)(6分)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橡皮条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位置O点,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实验中必须记录弹簧秤拉力的方向
B.在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的刻度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秤的拉力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节点拉到O点
D.实验中,把橡皮条节点拉到O点时,两弹簧秤之间的夹角应取90°不变,以便于计算合力的大小
(2)(12分)一小球沿光滑斜面向下运动,用每隔0.1s曝光一次的频闪照相机拍摄下不同时刻小球的位置照片如图所示,选小球的五个连续位置A、B、C、D、E进行测量,测得距离s1、s2、s3、s4的数据如表格所示。
![]() |
|||||||||||
|
|||||||||||
某同学利用多频率电火花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他把重锤固定在纸带下端,让纸带穿过电火花计时器,然后把纸带的上端用铁夹子固定在铁架台上.先调整电火花计时器的放电频率为 50 Hz,再接通电源,使它工作起来,然后释放纸带,重锤带动纸带自由下落,纸带上被电火花打出一系列点迹,如下图所示,其中0,1,2,3,4是连续打出的几个点,相邻两点间的距离s1=6.04cm,s2=6.42cm,s3=6.80cm,s4="7.18cm" 。
(1)由题中所给数据可求得重锤经点2时的速度为=m/s.
(2)根据这条纸带测出的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是________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