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主要原因是
| A.支流多 | B.流域广 | C.无湖泊调节洪水 | D.河段特别弯曲 |
约在1.3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在杭州西湖一带出现了强烈的火山喷发,至今在西湖边的宝石山上,还存在着一条古代遗留下来的火山通道。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能正确表示宝石山最初形成过程的是
| A.① | B.② |
| C.③ | D.④ |
据图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丙一定是大理岩 |
| B.③一定是外力作用 |
| C.甲类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
| D.②环节可能是变质作用 |
下表为我国某地某年11月下旬天气信息记录表(表中气温数值分别为一天中的最低气温
和最高气温)。回答下列各题。
| 时间 |
20日 |
21日 |
22日 |
23日 |
24日 |
25日 |
26日 |
27日 |
28日 |
29日 |
| 天气 |
多云 |
中雨 |
小雨 |
小雨 |
多云 |
中雨 |
阴 |
多云 |
晴到多云 |
阴有小雨 |
| 气温(℃) |
12~18 |
13~15 |
8~l7 |
5~ll |
8~l3 |
6~15 |
3~ll |
7~l3 |
1~13 |
9~14 |
该地最可能位于
| A.长江三角洲 | B.松嫩平原 |
| C.河套平原 | D.珠江三角洲 |
此时期该地降水日数偏多的原因是
| A.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形成准静止锋 |
| B.暖湿气流较强,且冷空气影响频繁 |
| C.位于山地的迎风坡,形成地形雨 |
| D.热带低压影响频繁 |
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严重,到5月鄱阳湖水面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仅为历史同期多年平均面积的一半;而这一年北方黄河流域降水偏多。下图为2011年5月鄱阳湖某地干涸形成“大草原”的景象。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的“大草原”所处地区的自然带是
| A.热带草原带 |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 C.温带草原带 |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2011年我国北方地区夏季降水量较常年偏多,而南方地区偏少。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使低纬度降水减少,高纬度降水增多 |
| B.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势力偏弱,使雨带长时间停留在北方 |
| C.西北太平洋水温异常升高,使南方水汽供给量不足 |
| D.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偏西偏北,雨带停留北方时间长 |
下图是沿我国境内某一经线的地形剖面、气候统计图表。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有关秦岭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
| B.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
| C.与一月均温0℃等温线和4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大致吻合 |
| D.是亚热带和暖温带、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
图中降水最多的地点,其海拔约为
| A.900m | B.1500m |
| C.2000m | D.3000m |
读下列图甲与图乙,回答下列各题。
③所在海域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印度半岛盛行东北风 | B.索马里海域多雾,利于海盗出没 |
| C.以冰川融水为主的河流出现汛期 | D.地中海沿岸地区炎热干燥 |
图甲的①②③④四处中,与图乙所示的地壳运动最相符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图乙所示地壳运动最可能形成
| A.海沟 | B.海岭 |
| C.褶皱山 | D.裂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