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你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你当宇宙主宰!”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
A.苏联实力最强 | B.罗斯福野心最大 |
C.美苏矛盾是主要的矛盾 | D.大国争霸之图显现 |
埃里克·沃尔夫在《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中写道:(18世纪)一些欧洲国家正在谋求统治地位。每个正在奋斗的国家都拥有一个独立的社会,都受其特殊精神或文化的激励,这种观念无非是为了证实它想形成自己独立国家的愿望和正当性。独立的、一体的文化概念正是为了适应这种文化方案。该材料说明18世纪欧洲的
A.文化才开始形成 | B.文化是多元化的 |
C.文化具有民族性 | D.文化的政治性质 |
1966年3月7日,戴高乐正式通知美国总统约翰逊,法国完全退出北美大西洋公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并接管驻法美军军事基地。10月,北约理事会被迫撤出法国。美国联合其他盟国孤立法国,还煽动盟国各国舆论反对戴高乐,并大力支持法国国内的反对派。这实质上表明
A.法美形成对抗局面 | B.法美关系走向破裂 |
C.欧美关系日益紧张 | D.两极格局内部分化 |
从1930年到1990年,空运的成本巳从平均每英里68美分降到11美分,纽约与伦敦之间三分钟的电话费从244美分降到3美分,……大量信息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快速、经济地传递。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航空、信息技术的发展 |
B.信息技术发展促成其它行业的革命 |
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
D.信息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 |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除井田,民得卖买” | B.“秋七月,初税田” |
C.“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 D.“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
17世纪前,欧洲主流观念极力在中国与欧洲间寻找相似性:18世纪时开始建立起“中国是欧洲的对立面”的认识,这个观念一直统率着欧洲人的中国观;一战后,有个别学者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区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
A.中西文明在碰接中逐渐融合 |
B.欧洲始终非常敬仰中华文明 |
C.欧洲对华认知停留在启蒙时期 |
D.欧洲对华评价取决于其现实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