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B.军队建设、党的建设、统一战线等理论
C.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D.文化大革命中阶级斗争的理论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毛泽东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23年中共“三大”指出:“对于工人农民之宣传与组织是我们特殊的责任;引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是我们的中心工作。”材料主要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A.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B.以组织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C.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D.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一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A.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 B.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其制度
C.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D.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中山便在巴黎发表谈话:“中国于地理上分为二十二行省,加以三大属地即蒙古、西藏、新疆是也,其面积实较全欧为大。……似此情势,于政治上万不宜于中央集权,倘用北美联邦制度,最为相宜。”但到1912年1月上旬,孙中山在给中华民国联合会的复信中说:“联邦制度于中国将来为不可行,而今日则必赖各省都督有节度之权,然后可战可守。” 1月21日,孙中山在主持临时政府第一次内阁会议上议决:“议行政方针,主张中央集权。”对上述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孙中山主张学习美国的联邦制度   
B.中美两国国情不同应实行不同的政治制度
C.严峻的国内形势迫使孙中山调整其治国方略
D.调整的主要原因是袁世凯专制独裁

“春秋笔法”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历史方法之一,作者往往用不同的字来表达态度,不发议论而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因此,不少重要的历史概念实际上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色的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 C.甲午战争 D.维新变法

明清时期,赣南地方志中频繁出现关于“盗”、“贼”的记载,官府采取各种措施进行镇压或招抚,其最终目的都是化“贼”为“民”。这表明,当时朝廷
A.增加户口以保证赋役征派 B.意在加强君主专制
C.中央集权呈现出弱化趋势 C.力图保护小农经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