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3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动力。但是,当前我省文化发展水平总体上仍落后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要重点建设“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珠三角地区着重发展传媒出版、工业设计、动漫游戏等高端和新兴文化产业;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要依托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雷州文化等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同时要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
小型和微型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当前一些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困难,融资难和税费负担偏重等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其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如加大信贷支持,减半征收所得税、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等,引导和帮助小型、微型企业根据市场变化要求调整产业结构、稳健经营、增强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
材料中国家的救企策略措施是如何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材料一:水利兴则农业兴,水利兴则民心安,水利兴则国家稳。2011年伊始,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指出加快水利建设,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水利投入翻番。
(1)请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加快水利建设的理由。
材料二: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而节约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职责。某校高二年级同学以“水资源的节约使用”为课题进行探究学习,其中调查了解到,当地一家乡镇企业,采取适当措施,使原先的“废水”得到充分利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2)请你就“家庭节约用水计划”提两项措施,并分别说明这些措施的哲学依据。
中国林业科学院副院长陈幸良在撰文说,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是我国生态安全的最大威胁问题。一些地区经过长期的水土治理后,实现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材料一:长期以来,人们盲目砍伐林木、过度放牧,使我国许多地区林草植被减少、
水土流失严重。近年来,国家对保护森林、植被、防风治沙、退耕还林还草等制定和颁布
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使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因此有人认为人能够改造规律。
(1)请运用“规律”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一对“人能够改造规律”这一观点予以评析。
材料二:长期以来人们习惯视沙漠为害,是资源的“荒地”。 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对治理沙漠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许多有益经验,认为“沙漠是资源”并提出了“沙产业理论”,指出创建“利用阳光,通过生物,延伸链条,依靠科技,对接市场”的沙产业,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突破。在“沙产业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沙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不少企业将自己的目光投向广袤无垠的沙漠,利用沙漠资源创造经济效益,使被动的治沙转变成主动的沙漠生态构建。实践证明:科学开发利用沙漠,沙漠是可以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
(2)上述材料体现了《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中的哪些道理?
受第11号台风“海葵”影响,2012年8月8日以来,江西景德镇市遭遇特大暴雨,市区内涝严重,部分交通瘫痪。景德镇市委、市政府8月9日对防御台风“海葵”进行了全面部署,并启动防台风一级应急响应。各地按照市委要求,按照“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防台抗台,做到不死人、少伤人”的原则,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全力以赴迎战“海葵”。在这大风大雨中,景德镇各级党委、政府领导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愈发凸显,广大人民群众响应政府号召灾后重建的热情空前高涨。
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
材料一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集中听取、讨论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材料二 2011年10月22日,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会议第十五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在北京闭幕。与会同志就推进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发展提出了许多有价值、有分量的意见和建议,会议取得了丰硕的议政成果。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的?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