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要求回答基因与染色体、遗传规律、伴性遗传等方面的问题:
Ⅰ、(1)某实验动物正常体细胞有28条染色体,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中黑毛与长毛两个基因是否为等位基因?____________,该染色体上的基因能否全部表达?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该试验动物鼻的高矮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为高鼻,Bb为中鼻,bb为矮鼻。长耳与短耳受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
A.c表示),只要有一个C基因就表现为长耳。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高鼻短耳与矮鼻长耳两个纯种品系杂交产生F1,F1自交得F2。则F2的表现型有______种,其中高鼻长耳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占F2的比例为________。 (3)该试验动物属于XY型性别决定。 |
B.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是隐性可致死基因(导致隐性的受精卵不能发育,但Xd的配子有活性)。能否选择出雌雄个体杂交。使后代只有雌性?___________。请根据亲代和子代基因型情况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正常温度条件下发育的试验动物,长毛(N)对短毛(n)为显性,这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即便是纯合长毛(NN)的,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培养,长成的成体却表现为短毛。现有一个短毛个体,如何判断它的基因型是否属于纯合的nn?请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结果分析。 方法步骤: 结果分析: Ⅱ、下图是某家族的系谱图,在这个家族中有两种遗传病甲(基因为 |
C.a)和乙(基因为 | D.b),乙病患者的性染色体与男性相同,体内有睾丸,外貌与正常女性一样,但均表现不育。家族中7号个体无甲致病基因,1号个体无乙病致病基因。请根据图谱回答下列问题: |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 ;乙病的遗传方式为 。
(2)4号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为: ,5号个体的基因为: 。
(3)11号和12号个体结婚,生下一个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 ,患甲病但不患乙病的孩子的概率为: 。
1997年,科学家将动物体内的能够合成胰岛素的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重组,并且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成功。如右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采取______________方法获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的过程。(2)图中①DNA是以____________为模板,_____________形成单链DNA,在酶的作用下合成双链DNA,从而获得了所需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②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__酶,在它的作用下将质粒切出_______________末端。
(4)图中③代表重组DNA,含_______________基因。
我国是全球首个批准甲型H1N1流感疫苗上市的国家。目前,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并上市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为15微克无佐剂裂解疫苗,注射剂型。截至目前,批准上市的疫苗有8家企业生产,新乡市华兰生物疫苗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国产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疫苗的生产工艺与往年的季节性流感疫苗基本相同,均需经过鸡胚培养、灭活病毒、纯化、裂解等工艺后制成。由于制备季节性流感疫苗和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过程,均需鸡胚培养、灭活、裂解、纯化等工艺,疫苗中不可避免的会残留微量的卵清蛋白、甲醛、裂解剂等物质,因此对疫苗任何成分过敏的人应禁止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事实上,就中国的甲流疫苗品种而言,因为是灭毒疫苗,病毒都是打碎的,所以是“死”的,是没有毒性的,因此,也不存在因为疫苗中的病毒繁殖复制,而导致患病几率扩大的因果逻辑联系。
肺炎疫苗的主要成分是经过提纯的肺炎球菌荚膜多糖,接种肺炎疫苗只能预防由肺炎球菌引起的感染,不能预防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细胞、非细胞)生物,本身不能独立新陈代谢,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人体注射的H1N1灭活病毒在免疫学上称为,进入人体后,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信息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少数直接刺激 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经一系列的分化增殖形成,进而产生相应的,小部分形成细胞。可以与入侵H1N1病毒结合,可以抑制病毒的繁殖或对宿主细胞的黏附,从而防止感染甲型H1N1流感和疾病的发生。
2.人体的免疫有三道防线,对甲型H1N1流感的免疫属于第道防线,称为,接种肺炎疫苗只能预防由肺炎球菌引起的感染,不能预防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
(1)下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①忘忧草、蜣螂分别属于图甲中的、。(填字母)
②若图甲中的被捕食者面对天敌时向自己同伴“报警鸣叫”,属于信息。
③在图甲中某些植物开花需要光刺激,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 系统中的作用是。
(2)下表是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在一个达到生态平衡的环境中所含有的总能量和残留农药DDT的平均浓度。请分析说明:
![]() ![]() 含量 单位 |
甲 |
乙 |
丙 |
丁 |
能量(kj) |
2.8×109 |
1.3×108 |
9.1×107![]() |
2.9×107 |
DDT浓度(ppm) |
0.04 |
0.35 |
0.39 |
3.4 |
①甲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
②写出这四个种群的最简单的能量流动渠道。
③在能量流动的渠道中越高,生物体内DDT浓度也越高。
植物必须接受一定的光信息才能开花。有些植物的开花需要较长时间的日照,这些植物一般在春末夏初开花,如菠菜;有些植物的开花需要较短时间的日照,这些植物一般在秋季开花,如菊科植物。我们把前者叫长日照植物,后者叫短日照植物。长日照植物开花有一个最小日照长度,短日照植物开花有一个最大日照长度,植物开花所需要的极限日照长度叫临界日长。有人用一种短日照植物苍耳做了以下A、B、C三个实验。图5—15
图5—15
A.给予短日照,可使苍耳开花
B.给予短日照,但用光照中断黑暗期,则苍耳不开花
C.给予短日照,但用黑暗中断光照期,不影响苍耳开花
(1)从上述实验可知,光照期和黑暗期两者中,对短日照植物开花更重要。实际上短日照植物开花要求足够长的连续。
(2)如果要证明光照期和黑暗期两者中对长日照植物的影响的积极性与短日照植物一样,可用长日照植物做以下A、B、C、D四个实验。图5—16
图5—16
A.日照时间比临界日长长,该长日照植物开花
B.日照时间比临界日长短,该长日照植物不开花
C.请你设计出C实验,并预测C实验的结果是。
D.请预测D实验条件下,该长日照植物将。
下面是有关生态关系的问题。
(1)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
①写出图中含有三个营养级的食物链(用字母表示)。
②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若生产者有5000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kg。
③据测定,生产者在黑暗中每小时释放出44mg的CO2,而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每小时释放出32mg的O2,则生产者在光充足时每小时实际产
生的O2量为mg。
(2)下图表示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间的相互关系。图中各种类均生活在退潮后暴露出的岩石上,其中海藻、藤壶、贻贝和海葵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械则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找寻食物。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
①此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种类有。两者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种类是。
②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生物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成为优势种,而石鳖和石械数量大为减少,其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