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动词,推其根本。
B.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乃:你的,人称代词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绳索。
D.函梁君臣之首函:木匣子。

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
B.君臣相顾,不知所归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C.以三矢赐庄宗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D.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B.文章借古讽今,借后唐庄宗的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C.文章气势磅礴,义正词严,严厉地批评了庄宗,在责难之中总结教训,并明确告诫后人不要重蹈覆辙。
D.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手法,将庄宗极盛与极衰的两种情形进行了鲜明的对照,说明了盛衰之事本源在于“人事”的道理。

翻译下列句子。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褚彦回幼有清誉。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其子弟并着芒屦,于斋前习行。或讥之,彦回时年十余,甚有惭色。湛之有一牛,至所爱,无故堕厅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郡中喧扰,彦回下帘不视也。又有门生盗其衣,彦回遇见,谓曰:“可密藏之,勿使人见。”此门生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湛之卒,彦回悉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
宋明帝即位,累迁吏部尚书。有人求官,密袖中将一饼金,因求请见,出金示之,曰:“人无知者。”彦回曰:“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此人大惧,收金而去。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
彦回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首目送之,时人以何平叔。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彦回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王彧、谢庄并在粲坐,抚节而叹曰:“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可得已。”
时伧人常珍奇与薛安都为逆,后又求降,明帝加以重位。彦回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帝不从,珍奇寻又叛。建安王刘休仁,人才美,帝与彦回谋诛之,彦回以为不可。帝怒曰:“卿痴不足与议事。”彦回惧而奉旨。明帝崩,遗诏以为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受顾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彦回。彦回同心理事,务弘俭约,百姓赖之。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赂公行,彦回不能禁也。性和雅,有器度,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节选自《南史·列传十八》)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尚:娶
B.莫不首目送之延:邀请
C.时人以何平叔方:比作、相比
D.建安王刘休仁,人才美令:美好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褚彦回“有器度”的一组是
①帝与彦回谋诛之,彦回以为不可②可密藏之,勿使人见
③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④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
⑤彦回同心理事,务弘俭约⑥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③⑤⑥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彦回的父亲带领随从们解救掉到井里的牛,场面喧闹混乱,褚彦回不喜欢这种场面,所以放下帘子来阻隔外面的混乱和喧闹。
B.褚彦回到袁粲家参加聚会,在风月和美的凉爽秋夜展示了自己高超的琴艺,得到了王彧、谢庄的高度赞扬,这说明褚彦回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C.明帝在遗诏中任命褚彦回为中书令、护军将军,让他和袁粲共同接受遗命,辅佐幼主,但明帝更属意于褚彦回,由此可见皇帝对褚彦回很器重。
D.褚彦回和袁粲同心协力处理政事,褚彦回倡导俭约,因此百姓很依赖他,后来王道隆、阮佃夫掌权,褚彦回不能禁止,因此受到别人讥讽。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门生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2)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倪思,字正甫,湖州归安人。乾道二年进士,累迁秘书郎,除著作郎兼翰林权直。光宗即位,欲试思能否,一夕并草除公师四制,训词精敏,在廷诵叹。
侍立修注官,直前奏:“陛下方受禅,金主亦新立,欲制其命,必每事有以胜之,彼奢则以俭胜之,彼暴则以仁胜之,彼怠惰则以忧勤胜之。”又请增置谏官,专责以谏事。又乞召内外诸将访问,以知其才否。
初,孝宗以户部经费之余,则于三省置封桩库以待军用,至绍熙移用始频。会有诏发缗钱十五万入内帑备犒军,思谓实给他费,请毋发,且曰:“往岁所入,约四百六十四万缗,所出之钱不及二万,非痛加节,则封桩自此无储。”遂定议犒军岁以四十万缗为额,由是费用有节。又言:“唐制使谏官随宰相入阁,今谏官月一对耳,乞许同宰执宣引,庶得从容论奏。”上称善,除礼部侍郎。
上久不过重华宫,思疏十上,言多痛切。会上召嘉王,思言:“寿皇欲见陛下,亦犹陛下之于嘉王也。”上为动容。时李皇后预政,思进奏:“人主治国必自齐家始,家之不能齐者,不能防其渐也。始于亵狎,终于恣横,卒至于阴阳易位,内外无别,甚则离间父子汉之吕氏,唐之武、韦,几至乱亡,不但鲁庄公也。”上悚然。赵汝愚同侍经筵,退语人曰:“谠直如此,吾党不逮也。”
兼权吏部侍郎,出知绍兴府。宁宗即位,召除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御史姚愈劾思,出知太平州,历知泉州,建宁府,皆以言者去。久之,召还,试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嘉定十三年卒,谥文节。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七》,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立修注官权:代理
B.非痛加节,则封桩自此无储撙:节制
C.时李皇后预政浸:渗透
D.历知泉州、建宁府,皆以言者去论:弹劾

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够直接表明倪思“谠直”的一组是
①训词精敏,在廷诵叹②权侍立修注官,直前奏
③思疏十上,言多痛切④思谓实给他费,请毋发
⑤谠直如此,吾党不逮也⑥时李皇后浸预政,思进奏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倪思文才卓越突出,在担任秘书郎期间,他曾一晚一并起草了四道含意辞藻精确敏捷的除授公师的制书。
B.倪思政治视野开阔,注重真才实学,他能够从宋金对峙的形势中发现制敌死命的方法,又请求皇帝允许自己召见朝廷内外将官,通过咨询问话来考察他们有无真正的才干。
C.孝宗因户部有多余的经费,就在三省设置封桩库来准备军用,后来经费挪用频繁,针对这一情况,倪思就大力节制犒军费用,这样才使情况有了好转。
D.在礼部侍郎任内,倪思关注皇室后宫生活,他曾多次奉劝皇上应多到重华宫去看望寿皇。他又建议国君整治家庭,严防汉唐后宫乱政的历史悲剧重演。

把文中画横线及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谏官月一对耳,乞许同宰执宣引,庶得从容论奏。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选自(《项羽之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加直集贤院。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概闻,请郡①,除天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馆阁名士,举而弃之,觖②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擢枢密使、参知政事。数以老求去。
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以太子少题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谥曰康靖。
概秉心各平,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比刘宽、娄师德。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得解,始服其长者。(《宋史•赵概传》,有删节)
注:①请郡: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②觖:因不满意而怨恨。③抗章:向皇上上奏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忧虑,忧患
B.斩之以徇:谋求
C.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宿卫罢典:主持,主管
D.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省阅:审视阅览

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
B.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
C.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
D.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州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里事务,并编造流言说士兵得到饷米都是陈旧腐烂之米。后 陶、奭二人斩杀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赵概借此趁机查办了陶、奭二人。
B.苏舜钦等人因聚众饮酒被放逐贬谪,赵概认为如把这些参与群饮的名士贬谪不用,会让 士大夫们因不满而心生怨恨,于国不利,最终苏舜钦等人没被上报朝廷。
C.官员因年老辞官回家后,一般都是唯恐自己的一些说辞、议论等传到朝廷,但赵概即使 退居在家,却依然能够忠耿尽职,用编书的方式提醒皇上注意纳谏。
D.赵概秉性平各,与人无怨怒。虽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没有说什么,但暗地里对别 人有利的事情做了不少,连一句对赵概冷淡的欧阳修最终也为之折服。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
(2)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郭文,字文举,河内轵人也。少爱山水,尚嘉遁。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父母终,服毕,不娶,辞家游名山,历华阴之崖,以观石室之石函。洛阳陷,乃步担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亦无壁障。时猛兽为暴,入屋害人,而文独宿十余年,卒无患害。恒著鹿裘葛巾,不饮酒食肉,区种菽麦,采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人或酬下价者,亦即与之。后人识文,不复贱酬。食有余谷,辄恤穷匮。人有臻遗,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有猛兽杀大麋鹿于庵侧,文以语人,人取卖之,分钱与文。文曰:“我若须此,自当卖之。所以相语,正以不须故也。”闻者皆嗟叹之。猎者时往寄宿,文夜为担水而无倦色。余杭令顾飏与葛洪共造之,而携与俱归。飏以文山行或须皮衣,赠以韦袴褶一具,文不纳,辞归山中。飏追遣使者置衣室中而去,文亦无言,韦衣乃至烂于户内,竟不服用。
王导闻其名,遣人迎之,文不肯就船车,荷担徒行。既至,导置之西园,园中果木成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于是朝士成共观之,文颓然箕踞,傍若无人。温峤尝问文曰:“人皆有六亲相娱,先生弃之何乐?”文曰:“本行学道,不谓遭世乱,欲归无路,是以来也。”又问曰:“饥而思食,壮而思室。自然之性,先生安独无情乎?”文曰:“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又问曰:“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文曰:“藏埋者亦为蝼蚁所食,复何异乎!”又问曰:“猛兽害人,人之所畏,而先生独不畏邪?”文曰:“人无害兽之心,则兽亦不害人。”又问曰:“苟世不宁,身不得安。今将用先生以济时,若何?”文曰:“山草之人,安能佐世!”导尝众客共集,丝竹并奏,试使呼之。文瞪眸不转,跨蹑华堂如行林野。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机。
(选自《晋书卷九十四 隐逸》)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杭令顾飏与葛洪共之造:拜访
B.食有余谷,辄穷匮恤:救济
C.取其粗者,示不而已逆:违背,拂人意。
D.采竹叶木实,盐以自供贸:购买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临安令万宠迎 / 置县中 / 及苏峻反破余杭 / 而临安独全 / 人皆异之以为知机
B.临安令万宠迎 / 置县中 / 及苏峻反破余杭 / 而临安独全 / 人皆异之 / 以为知机
C.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 / 及苏峻反 / 破余杭 / 而临安独全 / 人皆异之以为知机
D.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 / 及苏峻反 / 破余杭 / 而临安独全 / 人皆异之 / 以为知机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文自幼喜欢游山玩水,到山林中去游玩,10多天也不回家。后来父母死了,他守孝完了以后,也不想成家立业,干脆离别家乡,到名山大川游历。
B.王导听说郭文的名声大,派人请他出山。郭文不肯坐船乘车,自己挑了担子徒步行走。朝中官员都来看望郭文,郭文却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视若无人。
C.郭文搭建简陋的草棚作为栖身之所,当时山中猛兽肆虐,而郭文独宿山中十余年竟安然无恙。打猎的人经常到他那儿寄宿,并在夜里为他挑水,毫无厌倦之色。
D.郭文在王导的园子里住了七年,一直不曾出园。有一天他提出要求回归山林,王导不答应。后来郭文寻了个机会逃出,欲继续过与猛兽为友的日子。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或酬下价者,亦即与之。后人识文,不复贱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许文岐,字我西,仁和人。祖子良,巡抚贵州右佥都御史。父联枢,广西左参政。文岐,崇祯七年进士。历南京职方郎中。贼大扰江北,佐尚书范景文治戎备,景文甚之。迁黄州知府,射杀贼前锋一只虎,夺大纛而还。狱有重囚七人,纵归省,克期就狱,皆如约至,乃请于上官贷之。
十三年迁下江防道副使,驻蕲州。贼魁贺一龙、蔺养成等萃蕲、黄间,文岐设备严。贼党张雄飞将南渡,命游击杨富焚其舟,贼乃却。巡抚宋一鹤上其功。副将张一龙善驭兵,文岐重之。尝共宿帐中,军中夜呼噪,文岐曰“此奸人乘夜思遁耳”,坚卧不出。质明,叛兵百余人夺门遁,一龙追获尽斩之,一军肃然。杨富既久镇蕲,一鹤复遣参将毛显文至,不相得,兵民汹汹。文岐会二将,以杯酒释之,始无患。
十五年,左良玉溃兵南下大掠。文岐立马江口迎之,兵莫敢犯。时警报日急,人无志,会擢督粮参政当行,文岐叹曰:“吾为天子守孤城二载矣,分当死封疆,虽危急,奈何弃之。”遣妻奉母归,檄富、显文出屯近郊,为固守计。无何,荆王府将校郝承忠潜通张献忠。明年大举兵来攻,文岐发炮毙贼甚众。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献忠闻其名,不杀,系之后营。时举人奚鼎铉等数十人同,文岐密谓曰:“观贼老营多乌合,凡此数万卒皆被掠良民,若告以大义,同心协力,贼可歼也。”于是相结,期四月起事,以柳圈为信。谋泄,献忠索之,果得柳圈,缚文岐斩之。将死,语人曰:“吾所以不死者,志灭贼耳。今事不成,天也。”含笑而死,时文岐陷贼中已七十余日矣。事闻,赠太仆卿。
(节选自《明史》)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文甚之倚:倚重
B.时警报日急,人无志固:坚定的
C.时举人奚鼎铉等数十人同系:联系
D.于是相结,期四月起事阴:暗地里

下列对原文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B.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C.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D.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文歧作战勇武。当贼寇在江北一带作乱时,文歧辅助尚书范景文进行防御。在黄州知府任上,与敌军的交战中射杀了敌军的前锋一只虎,最后夺得敌军大旗而还。
B.许文歧智勇双全。驻守蕲州期间,贼寇头目贺一龙、蔺养成等聚集于蕲州、黄州一带,许文歧严密防备;后来贼党张雄飞将要南渡长江,文歧用计迫使贼党放弃这次计划。
C.许文歧善于协调将领之间的关系。久镇蕲州的杨富与新到的参将毛显文不和,弄得兵民不安,文歧在宴会中消除了两人的矛盾。
D.许文歧忠于朝廷。形势紧迫,人心惶惶,许多人没有固守阵地的想法,许文歧仍要坚守;他没有被杀的原因,在于他立志消灭叛贼。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狱有重囚七人,纵归省,克期就狱,皆如约至,乃请于上官贷之。
(2)遣妻奉母归,檄富、显文出屯近郊,为固守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