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斜成岭,背斜成谷 | B.地质基础很不稳定 |
C.①地有可能找到石油 | D.②处岩石比③处年龄老 |
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可能形成的地貌与下图中四幅图配对正确的是( )
A.甲—Ⅲ | B.乙—Ⅳ |
C.丙—Ⅰ | D.丁—Ⅱ |
图1中河流a、b两水文站测得的流量变化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为b水文站测得的流量变化曲线 |
B.②为a水文站测得的流量变化曲线 |
C.①为a水文站测得的流量变化曲线 |
D.a在湖泊的下游,湖泊对a水文站的流量有调节作用 |
综合图1和图3所提供的信息,该流域可能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 B.温带季风气候 |
C.地中海气候 | D.亚热带季风气候 |
若在图1中的乙处修建一水库,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A.可能会使图中湖泊不断萎缩 |
B.河口三角洲的增速变缓 |
C.一定会造成库区周围土地盐碱化 |
D.使河流下游径流量变幅增大 |
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由表分析可以看出( )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
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
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
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
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 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
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 D.水污染严重 |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 B.控制城市规模 |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 D.优先发展工业 |
在山岳地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原因是()
A.为了降低线路坡度 |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
C.为了通过更多地山村 | D.为了增加山区线路密度 |
关于寒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寒潮对农业的影响危害主要是剧烈降温造成的霜冻、冰冻等冻害 |
B.冬季寒潮容易冻伤作物的幼苗 |
C.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因此我国各地寒潮标准不一样 |
D.寒潮有害也有利,它带来的降雪可以缓解北方春旱 |
读我国东部某历史名城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有关图中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丰富的矿产资源是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 |
B.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影响不大 |
C.丰富的水能资源是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 |
D.交通运输的改善是促进城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
城中甲地为一钢铁厂,因城市发展需要,欲将钢铁厂迁往周边小城镇,下列四地中最适宜建钢铁厂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下列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图中反映了(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