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国”是现代民主化发展的基本体现,在我国历史上,最早提出这一主张的文献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 B.《资政新篇》 |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水墨浓湿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色骈凑,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与该创作精神相符
A.荀子 | B.墨子 | C.老子 | D.孙膑 |
2013年7月16日清华大学4000多名研究生在校体育馆上了“最后一课”,校长陈吉宁的临行叮嘱聚焦于两个字:良知。良知是为人处世的根本,是社会道德的底线,就是要知耻、知愧、知恩。我国古代有位思想家提出要“致良知”、“知行合一”。该思想家是
A.孔子 | B.朱熹 | C.王阳明 | D.王夫之 |
1758年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乾隆应对“霾灾”的做法受哪位思想家的影响
A.孔子 | B.董仲舒 | C.朱熹 | D.王阳明 |
《宋书·天文志》载:“晋康帝建元二年闰月乙酉,太白犯南斗,九月康帝崩,太子立,大赦。”
此记载体现了
A.以民为本 | B.皇权至上 |
C.君权神授 | D.天人感应 |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这一观点属于
A.道家思想 | B.儒家思想 | C.法家思想 | D.墨家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