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摩擦也日益增多。下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②经济全球化是指全球各国经济体制融为一体
③经济全球化就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都无法置身其外
④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2014年8月25日,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二次审议稿在让“民告官”更加容易立案、让行政首长出庭,改变行政复议“维持会”现象等方面作出重要修改,着力解决“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这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具有()
A.政治保障 | B.物质保障 | C.法律保障 | D.制度保障 |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第二大"并不等于“第二强”,中国的发展主要还是依靠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式利用。这启示我国()
①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②坚持经济发展更多地依靠内需拉动
③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
④坚持“走出去”,缓解发展给国内资源和环境带来的压力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④ | D.③④ |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为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①加大对农业投资→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单位亩产粮食产量增加→粮食供给增加
②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转基因技术→谷物生产能力增加→粮食供给增加
③降低人民币汇率→进口粮食成本降低→增加粮食进口→粮食供给增加
④加大对农业的财政补贴→农民收入增加→提高粮食生产积极性→粮食供给增加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③④ |
近日,世界著名制药企业葛兰素史克在中国的商业贿赂案仍在持续发酵中。为什么如西门子、IBM、葛兰素史克(GSK)等跨国公司,在某些国家是绝对正面的好企业形象,但到了另外一些国家,却似乎变成了完全不同的企业?跨国公司借助本土化与当地不良甚至是恶劣商业环境对接,酱缸效应显现,其本身恶的因子因而得到释放,并因其资本、技术、产品、品牌等优势叠加而危害更大。这些案例表明()
A.应拒绝跨国公司的本土化,尽量保持跨国企业的独立性 |
B.完善的法律规范和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是跨国企业本土化的前提 |
C.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扶持民族企业,强化同跨国企业的竞争机制 |
D.提高国内市场准入门槛,加强行政审批的强度和力度 |
《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部分产业供过于求的矛盾日益凸显,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尤为突出。要“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可以采取的经济措施有
①降低过剩行业产品的销售价格,增加市场需求量
②强化需求升级导向,促进产能结构优化
③加强要素供给和投资管理,遏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
④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过剩行业劳动生产率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