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在1922年纪念十月革命五周年的大会上曾指出: “要挽救俄国,单靠农业的丰收还不够,而且单靠供给农民消费品的轻工业的情况良好也还不够,我们还要有重工业……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到20世纪30年代,苏联迅速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现代化,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D.农业集体化运动 |
“路径依赖”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路径依赖在社会演进过程中的作用有好有坏,下列史实能体现路径依赖及其积极作用的是
A.英国承宪章精神和平渐进改良政治 | B.义和团“扶清灭洋”抗击外来侵略 |
C.洋务派“中体西用”发起洋务运动 | D.法国发扬传统轰轰烈烈闹革命 |
19世纪后半期股份公司大规模发展,广泛流行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股份公司的分布范围从金融、交通和公共事业等基础设施向钢铁、机器制造和商业扩散,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这一“发展”客观上反映了
A.科研与生产的直接结合 | B.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
C.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要求 |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罗马法专家巴里·尼古拉斯教授说:“如果要创设或者转让某一权利,必须实施某些特定的行为,或者使用指定的话语。……如果有关形式得到遵守,但存在意愿方面的缺陷(如错误或者恶意),法律后果仍然产生。”这说明早期罗马法
A.外在形式重于实质内容 | B.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
C.贵族法官可以随意解释法律 | D.司法程序缺乏公正性 |
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越来越多的农民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它是封建社会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下列对土地兼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必然产物 | B.是封建经济衰退的表现 |
C.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 D.导致了严重的统治危机 |
“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满城而自守也。”(《谷梁》)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A.分封制的目的在于扩张疆土 | B.分封制易导致分裂割据 |
C.诸侯国领土不能随意扩展 | D.诸侯国实行小农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