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在1922年纪念十月革命五周年的大会上曾指出: “要挽救俄国,单靠农业的丰收还不够,而且单靠供给农民消费品的轻工业的情况良好也还不够,我们还要有重工业……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
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到20世纪30年代,苏联迅速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现代化,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
|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D.农业集体化运动 |
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
| B.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
| C.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
|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
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 A.农民生活艰辛 |
| B.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
| C.土地兼并严重 |
|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
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
| A.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
| B.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
| C.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
| D.产品商品话程度提高 |
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 A.中央集权弱化 | B.自耕小农衰退 |
| C.流民问题严重 | D.土地兼并缓和 |
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 A.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 |
| B.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 |
| C.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 |
| D.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