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豌豆五种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据表判断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组别 |
表现型 |
高茎红花 |
高茎白花 |
矮茎红花 |
矮茎白花 |
一 |
高茎红花×矮茎红花 |
627 |
203 |
617 |
212 |
二 |
高茎红花×高茎白花 |
724 |
750 |
243 |
262 |
三 |
高茎红花×矮茎红花 |
953 |
317 |
0 |
0 |
四 |
高茎红花×高茎红花 |
925 |
328 |
315 |
108 |
五 |
高茎白花×矮茎红花 |
517 |
523 |
499 |
507 |
A.通过第一、四组可以得出红花对白花为显性性状,通过第二、四组可以得出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性状 |
B.以A和a分别表示茎高度的显、隐性基因,D和d分别表示花色的显、隐性基因。则第一组两个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为AaDd、aaDd |
C.每一组杂交后代的纯合子的概率都相同 |
D.最容易获得双隐性个体的杂交组合是第五组 |
下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B为有关的物质。各种分析正确的是()
A.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机体后,T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
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类
C.T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识别、呈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的功能
D.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5N1清除
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无法产生 |
B.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 |
C.T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完成,体液免疫无法产生 |
D.正常小鼠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对肥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
右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O—<”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 |
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 |
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 |
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 |
胃酸能杀死某些病原微生物,在生物学上可称为
A.非特异性免疫 | B.体液免疫 | C.细胞免疫 | D.特异性免疫 |
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部位的电位为外正内负 |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只能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