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是5s25p1,该元素或其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该元素单质是导体 | B.该元素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盐酸反应 |
| C.该元素的氧化物的水合物显碱性 | D.该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呈+5价 |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18 g H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A |
| B.1 mol 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NA个电子 |
| C.46 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3NA |
| D.常温常压下,22.4 L 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 |
下列有关实验的做法正确的是( )
|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应由下口倒出 |
| B.用加热分解的方法不能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 |
| C.配制0.100 0 mol·L-1氯化钠溶液时,将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需用玻璃棒引流 |
| D.检验NH4+时,往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 |
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
| B.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均属于碱 |
| 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
| D.Na2O、MgO、Al2O3均属于碱性氧化物 |
向体积均为10 mL且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两份NaOH溶液中分别通入一定量的CO2得到溶液
甲和乙;向甲、乙两溶液中分别滴加0.1mol·L-1盐酸,此时反应生成CO2体积(标准状况) 与所加盐酸体积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 |
| B.当0<V(HCl)<10mL时,甲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OH-+H+=H2O |
| C.乙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OH、NaHCO3 |
| D.乙溶液中滴加盐酸后产生CO2体积的最大值为112mL(标准状况) |
在一定条件下,将8 g CH4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充入一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容器内有足够的Na2O2固体),此时容器内压强为P1,用电火花不间断地点燃,使其充分反应,恢复至原温度,结果固体增重3.2 g,此时容器内压强为P2。则P1:P2为()
| A.3:2 | B.2:1 | C.5:2 | D.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