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富国之法中,体现政府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能力的是( )
A.市易法 | B.方田均税法 | C.均输法 | D.免役法 |
2009年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科技馆与中国青年对话时(见右图)指出:“上海在美中关系的历史中是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城市,在37年前,《上海公报》打开了我们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接触交往的新的篇章。”“新的篇章”是指
A.“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
B.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 |
C.中、美两国建交实现了关系的正常化 |
D.中美关系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党和政府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
嘉兴民丰纸厂是一家历史悠久的民族企业,其发展过程反映出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缩影。1948年,民丰账面资金一度达到480亿元,但其生产经营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出现这种奇怪的经营状况的最直接原因是
A.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 B.日本人的掠夺政策 |
C.官僚资本经济控制 | D.美国商品大量涌入 |
“我们主张在彻底地打败日本侵略者之后,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我们把这样的国家制度称之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据内容判断,这段文献资料应当出自
A.中共“七大” |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 C.中共“八大” | D.中共八届八中全会 |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
B.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 |
C.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
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