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太阳能电池需要高纯度的硅,工业上制高纯硅常用以下反应实现:
①Si(s)+3HCl(g) SiHCl3(g)+H2(g);ΔH="-381" kJ·mol-1
②SiHCl3+H2Si+3HCl 对上述两个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两个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 B.反应②是吸热反应 |
C.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 | D.两个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
两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均充入1 mol X和1mol Y,分别于300℃和500℃开始发生反应:X(g)+Y(g)3Z(g)。Z的含量(Z%)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在t3时刻改变了某一实验条件。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A.曲线a是500℃时的图像 | B.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
C.t3时刻可能是降低了温度 | D.t3时刻可能是增大了压强 |
几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的结构与性质信息如下表:
元素编号 |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
T |
原子最外层共有6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
X |
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 |
Y |
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 |
Z |
元素最高正价是+3价其最高价氧化物可做耐火材料 |
符合题意的判断是
A.X的气态氢化物一定比T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B.Y单质与T单质不可直接按原子个数1:1化合
C.常温下Z单质能溶于X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中
D.一定条件下元素T或X的氢化物可分别与其氧化物反应生成T或X单质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 B.蒸发 | C.转移液体 | D.读取气体体积 |
每年由于腐蚀造成的钢铁损失约占年产量的10~20%,金属的防腐十分重要。钢铁防腐方法有许多种,图—1与图—2是两个典型的例子。对其中原理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1:a为电源正极 | B.图—1:辅助电极上的反应:O2+4e+2H2O→4OH- |
C.图—2:电子流动方向d→c | D.图—2:金属A可以是耐腐蚀的金属铜 |
相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钠在Cl2 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伴有黄烟 |
B.向FeCl3(aq)中滴入KSCN(aq),产生红色沉淀 |
C.Na2O2溶于含有酚酞的水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
D.向新制Cu(OH)2浊液中滴入葡萄糖溶液,微热即出现红色沉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