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一次是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请结合史实回答:
(1)上述材料中所说的俄、美、中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的机遇”分别是什么?
(2)三国的改革调整的特点、结果各如何?
(3)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新经济政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东汉以来,若干家族借经济兼并,官位世袭和学术世传等种种关系,形成了支配一时的士族,中枢和地方政权,都在他们把持下,风气日薄,政令日败。由于战乱,饥馑,疾疫,人口急剧减少,除死亡外,大量人口被豪强招为私户,租赋大量流入豪家大姓,国库收入萎缩,力役也无从征发。在这两重恶劣环境的交迫下,曹操进行了改革。他禁止士族结党连群,用屠戮手段削弱大族势力;他变易了选拔人才的标准,“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建安元年开始,他实行民屯制度,利用政府手中掌握的无主公田,授与屯民耕种,政府收其租赋。通过民屯制度,向世家大族争夺人口,使荫庇户自动归还为国家领民。曹操的改革成为他克服群雄,平定北方的基础,但他未能截断汉末百余年来所形成的颓风败俗的延续,则是无可否认的。
——摘自蒙思明《曹操的社会改革》
(1)根据材料,归纳曹操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曹操改革。

(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政权对海外诸国的贸易呈逐渐上升趋势,“航海岁至,逾于前代矣”。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商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扬、明、广、泉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广州、明州、泉州是重要海港,政府设“市舶司”、“市舶务”专管进出港手续,严禁走私贸易,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如北非的勿斯里,有效弥补了财政的不足,刺激了国内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广州十三行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6分)并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比较宋代和清朝对外贸易的不同之处。(4分)
材料三、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明时,朝贡制度以“朝贡贸易”的形式出现。“朝贡”往往是强势的中央政权向周边民族和国家宣示自己的国力,带有赏赐和炫耀的意味,经济上受益与否则无关紧要。在朝贡体系的长期影响之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书写汉字、尊奉儒家、信仰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杨宁一《历史习新视野新知识》
(2)根据材料三,指出朝贡贸易的目的和影响, (4分)结合所知识分析朝贡贸易长期存在的原因。
材料四、清朝以武力迫使朝鲜称臣纳贡之后,琉球、安南、暹罗、缅甸等先后成为清朝的朝贡国。基于中国中心和中外一统的传统理念,清朝亦曾将包括荷兰在内的西洋诸国视为朝贡国。清朝将三跪九叩礼作为最重要的朝贡礼仪,要求所有朝贡使臣觐见时比照中国臣子行此礼,以彰显其共主地位。清代朝贡体制主要涉及朝贡国对清廷的称臣纳贡和清廷对朝贡国的册封赏赐两方面内容。朝贡使团在华期间的活动和清朝遣使册封朝鲜、琉球、安南三国国王等都有一套固定的仪式和礼节。清廷将“厚往薄来”的传统理念用于对外交往的具体实践,主要手段就是开展朝贡贸易。其主体是各国使团在华朝贡期间所进行的贸易活动。
——摘自李云泉《再论清代朝贡体制》
(3)据材料四,概括清代朝贡制度的基本内涵并加以评价。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9世纪60年代有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材料二 如果说在危急的关头,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的面貌而出现的,他作为士兵和政治活动家的全部品质,却是和英国人民的天性永不协调的。
(1)材料对克伦威尔的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你认为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克伦威尔。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西斯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与新航路开辟以来的西方殖民主义所实施的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一脉相承,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及背景,国际国内社会、经济、政治、民族等矛盾和问题激化裂变,成为法西斯反动政权的重要理论资源和行动纲领,挂制了社会主要舆论。
材料二“民族主义”,即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美国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民族主义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思想状态。”民族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与战争有不解之缘。一方面,它不仅可以成为加强民族团结,凝聚民族力量,为弱小民族争取独立和主权的精神支柱,另一方面,由于民族主义自身的狭隘性和排他性,往往客易把本民族利益建立在践踏或损害别族利益之上,导致扩张性的冲突或战争,成为强大民族征服与掠夺的理论指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中德国极端民族主义形成的“特定的历史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主义的双重含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雅典时代的欧洲人认为“真正的民主”指理性的审判和权力的分享,还有各种其他的公民美德。可是,民主是一种公共美德,但不是唯一的美德,由希腊公民选举产生的政府肯定存在着效率低下、腐败、短视、不负责任或被少数人的特殊利益所操纵,而且不能采纳公意所要求的政策。
近代杜会以来,欧洲人越来越认识到“真正的民主”指的是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就是公民对政策的有效控制,建立起负责任的政府。正如卢梭所言,“如果国家其生命全在于它的成员的结合,并且如果它最主要的关怀就是要保证其所有成员表达公意,它必须有一种普遍的强制性的力量,以便按照最有利于全体成员的方式来推动并安排各个部分。社会民主必须忠实地履行公民赋予政府的权力,并保障它受到人民制约和内部制约。
——(美)塞缪尔·享廷顿《20世纪的民主化浪潮>>
(1)根据材料分析欧洲人对“民主”认识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8世纪以来法国实践“真正的民主”的史实。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