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特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珞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使他们都能表达本民族的意思,由此可见( )
A.人民代 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 B.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
| C.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 |
| D.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
“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对此的正确回答应该是()
|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民族经济,壮大革命力量后卷土重来” |
| B.“继续承认欧美列强在华利益,以寻求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
| 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支持革命” |
|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共,广泛地发动群众” |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采用代表汉、满、蒙、回、藏的五色旗为国旗,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
| A.民族主义理念 | B.民权主义价值 |
| C.民生主义思想 | D.民主主义内涵 |
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
| 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 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 |
| C.产业和平收归闻有以厚民生 | 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均富 |
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的是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中国近代化是指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据此指出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的最大成果是 ( )
| A.机器工业的出现 | B.民族工业的发展 |
| C.民主政体的建立 | D.传统观念的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