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完“百家争鸣”有关历史后,几个同学在一起讨论本班科任老师的教学管理风格,其中借用史实评论不太恰当的是( )
| A.小刘:数学老师是法家的弟子,学期初他就制定班规,并严格执行 |
| B.小张: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风范 |
| C.小汪: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主动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的真传 |
| D.小徐:政治老师很会摆架子,特别注意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 |
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是
| A.经世致用 | B.工商皆本 |
|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D.天下为主,君为客 |
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上述材料表明
| A.朱熹主张恢复三代制度 |
| B.李贽为梁启超谭嗣同主张君主立宪奠定基础 |
| C.王阳明思想主观激进 |
| D.黄宗羲为晚清思想巨变奠定基础 |
“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下列为“戴神圣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
| A.孔子 | B.董仲舒 | C.王阳明 | D.李贽 |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
| B.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
| 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
|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文主义起源 |
| B.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
|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