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完“百家争鸣”有关历史后,几个同学在一起讨论本班科任老师的教学管理风格,其中借用史实评论不太恰当的是( )
A.小刘:数学老师是法家的弟子,学期初他就制定班规,并严格执行 |
B.小张: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风范 |
C.小汪: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主动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的真传 |
D.小徐:政治老师很会摆架子,特别注意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 |
《申报》记载20世纪初中国文明婚礼的新现象: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③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④ | D.②③④ |
阅读《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时间 |
茶叶 |
生丝 |
||||
鸦片战争前 |
5 000(年平均值) |
5 000(年平均值) |
||||
1845年 |
8 010 |
13 220 |
||||
1851年 |
9 919 |
23 040 |
||||
1853年 |
10 122 |
62 896
|
在洋务运动期间有一种观点:只要中国富强,外敌自敛手,中国自然获得民族独立。到了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实业救国”的浪潮,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都不可能实现,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中国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
B.中国的富强梦想遭到列强的破坏 |
C.中国没有真正获得民族独立,没有富强的基础 |
D.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缺陷 |
研究中国问题的美国知名专家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搭配不合理 | B.地区分布不平衡 |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 D.军阀间割据混战 |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客观上所起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A.使中国日益陷入资本主义市场 | B.提供了市场劳动力和技术条件 |
C.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 D.刺激官僚、商人投资近代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