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 由一个地理文化的概念变成一个政治地理概念过程完成的标志是(   )
A 《尼布楚条约》中使用“中国”                       B 中华民国成立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对古代中原地区的称呼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华民国十一年通商海关各口全年贸易总论》载:“厦门一口,本年年船运之利便,人为加增,进口贸易,精神焕发,其由外国进口者尤甚,美国面粉,与上海厂家所出面粉为敌,已操胜算,故上海面粉,进口锐减。”该材料可以反映

A.厦门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B.上海面粉行业受到美国冲击
C.上海航运业落后于厦门 D.厦门对进口面粉的依赖减弱

狄更斯在小说《双城记》开篇中说:“那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糟的年代。那是光明的时节,也是黑暗的时节。那是希望的春季,也是悲伤的冬日。那是公元1775年。”狄更斯形成上述认识的历史根源是

A.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但环境污染严重
B.启蒙运动开始兴起,但社会道德失序
C.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资产阶级统治尚未稳固
D.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两大对立阶级的矛盾激化

1502~1505年,阿拉伯商船在印度洋的香料运载量从平均每年的350万磅,骤减为不足100万磅。威尼斯商人于1504年再次驾驶商船前往贝鲁特和亚历山大购货时,突然发现市场上竟然没有香料出售。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小亚细亚引发商业危机
B.葡萄牙人基本垄断了印度的香料贸易
C.西班牙人基本垄断了印度的香料贸易
D.印度半岛战争频繁,香料生产停滞

17世纪中期,中英两国都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1656年清王朝颁布《禁海令》。两者的相似之处是

A.本质都是在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B.都有利于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
C.都不利于本国海外贸易的发展 D.都取决于两国的经济基础

近代中国工业十分落后,农业机器主要依赖进口。下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单位:1000海关两

年代
各种机器和工具(A)
农机具(B)
B/A(%)
1912—1916
15956
118
0.74
1917—1921
39269
798
2.03
1922—1926
43074
390
0.91
1927—1931
55192
998
1.81

A.国民政府的倡导
B.在“爱用国货”思想的影响下,农民自觉抵制进口农机具
C.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D.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壮大,抵制了农机具的进口数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