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
图1 某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 图2 两城市人口变化
(1)1950~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______________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图2的①②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_______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等社会经济问题。
(4)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
①对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降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对地下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城市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多项选择)( )
A.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 | B.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 |
C.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 | D.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 |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6月份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简述该区域地形地势特征
(2)比较此时A、B两地天气现象的异同点(6 分)
(3)简析图中B河段及周边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阅读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秘鲁位于南美洲西部,西临太平洋,安第斯山纵贯秘鲁南北,将该国天然分割为三个不同地理区域:西部沿海地区,为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带, 有断续分布的平原,占全国领土的11%,年降水量一般不足50毫米, 这里是秘鲁最重要的农业区, 城市人口也大多集中于此;中部安第斯山区,海拔在800至6000多米,占全国领土的30%;东部亚马孙河流域的原始森林区,占全国领土的59%,属热带雨林气候。
材料二:利马是世界上闻名的“无雨城”,年降雨量仅10到15毫米。 降雨特点是,由浓湿雾形成的露珠以霏霏的粉状飘落下来。时常是,阴霾多日不散,迷雾蒙蒙。 利马年平均气温在19℃左右,最冷时月平均气温为16℃,最热时月平均气温不超过24℃。
材料三:
(1)简述利马的气候特征,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2)指出秘鲁西部沿海地区主要的农业部门,并简析其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湿地”,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蓄径流等多种基本生态效益。结合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简析东北地区大面积沼泽地的形成条件。
(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指出三江平原沼泽率下降、湿地萎缩,对该区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读世界某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c三条洋流中,属于盛行风吹拂形成的是和________,它们分别是________带和_________带推动海水所形成的洋流。
(2)图中a、b、c三条洋流中,为寒流的是_________,它对大陆沿岸气候有作用。
(3)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用了37天时间横渡大西洋到美洲,但第二次仅用20天就到了美洲。哥伦布第二次航行先后顺了和(填字母)。
读北半球近地面天气系统图(单位:hPa),回答下列问题。
(1)按气压状况,①地为________中心,③地为________中心。
(2)图中②地吹_______风,②与④,风力较大的是,原因是。
(3)图中⑤⑥⑦⑧地可能为阴雨天气是和_,分别简述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