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地理现象和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正确的是: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吸收作用
B.冬季“月夜苦寒”----大气散射作用
C.夏季多云温差不大----大气反射作用
D.工矿城市的上空雾比郊区多----空气中尘埃较多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利用新能源的路灯,据此回答下题。

为了提高新能源的利用效率,科研人员对新能源路灯进行了技术改造,使太阳能蓄电池板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可以转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从春分到秋分,太阳能蓄电池板与地面的倾角不断变小
B.从夏至到冬至,太阳能蓄电池板与地而的倾角不断变小
C.夏至日附近,太阳能蓄电池板一天内水平旋转的角度较小
D.冬至日附近,太阳能蓄电池板一天内水平旋转的角度较小

下图为某日120°E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关系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该日,可能在7月初
B.该日,长春日出方向为东南
C.该季节,正值尼罗河枯水期
D.该季节,马达加斯加岛昼长于夜

甲地日落时刻为()

A.19时 B.17时
C.18时 D.20时

我国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于9月23日日落后2小时30分(北京时间20时42分),对当地地理纬度进行测定,方法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观测地可能位于()

A.阴山南麓 B.洞庭湖畔
C.河西走廊 D.燕山脚下

观测当月,该地的主要农事活动可能为()

A.种植玉米 B.水稻插秧
C.播种小麦 D.棉田除草

读北半球某温带地区的等高线分布状况图(比例尺1:20000),回答下列小题。

当教堂的影子偏向甲地时,最可能为该地的(均为地方时)()

A.12:00 B.5:00
C.18:00 D.19:00

如果将该图的比例尺增大l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原来的1/2倍
B.同样的图幅面积表示的实际范围是原来的4倍
C.教堂的布局在图中更加清晰
D.如果等高距不变,那么等高线更加密集

读1954~2005年我国江淮地区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

A.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正相关
B.在安徽省的绝大部分地区呈负相关
C.在图中西北部的相关性最小
D.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

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

A.江淮地区梅雨强度增大 B.通讯卫星信号易受干扰
C.漠河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D.耀斑爆发强度减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